牵手去看:蒙特利亲子乐园&上海博物馆&上海规划展示馆

牵手去看

文图 / 左叔

原以为周四固定项目“牵手去看”会一直雷打不动的坚持下去,没想到上个周四却因为前一晚与朋友小酌而误了一回。虽然已经是隔了夜,但想到血液里的酒精仍有可能超标,于是就就不敢乱冒这样的风险。将担心与她解释清楚,她倒也不强求什么,只是央求我一定要找个时间补回来。

转到这周二便是七夕节,上午学琴,下午就没了安排,她问我能不能带她去一趟蒙特利亲子乐园。我知道她手上还有一张上次去亲子乐园送的一张平日体验券就要过期,但我一直都嫌游乐场没有什么教育意义,只是让孩子们疯狂地蹦跳消耗精力,回来之后难有收获,所以一直拖着迟迟不肯带她去。半天时间、半个小时车程且没有其他选择,最终还是促成我领着她去了一趟。

蒙特利亲子乐园

跟我想像中的情况差不多,一个小型体育馆大小的独立场馆,里面搭了攀岩、滑梯、管道、迷宫、碰碰车、城堡等项目,四层楼的层高倒也不显得局促。暑期不时不节的平日,场馆里也有人山人海,换下来的鞋子将一圈鞋柜塞得满满。可见这样的项目还是有市场的,但真正做得精致的项目又太少,可供选择又能保持一定的持续性的项目多半已经到了穷尽的地步。

领着她将上次因为人多而未能如愿排上的项目都补了一下课。在攀岩区排队的时候,她看到其他孩子玩得起劲,信誓旦旦地要将所有的项目都玩上一遍,等排了半个小时轮到她的时候,却在第一个项目就败下阵来。肌肉暴发力弱、手脚协调性差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四个项目全部败了下来才肯结束,好在她都试了,也算是对得起排了半个小时的队。

蒙特利亲子乐园

本以为闹闹嚷嚷、疯疯癫癫折腾玩一个下午就算了,没有想到她回来写话(类似日记的简短小文章)破天荒地主动写到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她表达的还比较幼稚,但我觉得有个核心她感受到了。以前她极不情愿写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情,但她这次终于肯承认,别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未必做得到,但试过努力也是值得的。原本以为没有营养,却没有想到一不小心窥见她的成长。

隔了一个周三,转眼又到了周四,“牵手去看”在经历了六站的折腾之后,也着实走到穷途末路的地步了,知道青铜器、瓷器、玉器等古董国宝距离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的兴趣点还是远了一些,但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还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去了上海博物馆。我心里想,她即便看不懂,我这一路上教教如何认识公共交通系统的标识,如何安静守礼不当“熊孩子”也是好事一件。

牵手去看

因为地处上海中心区,又是国宝实物众多的展馆,虽说戒备森严,但服务比较贴心。因为有存包服务,我终于可以摆脱杂物,只拿着相机陪她逛逛。青铜器的美,她这个年纪还不能完全了解,但在自然博物馆听到的一些资讯,她却一直还记得,看到青铜器她便说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这让我颇为意外。孩子总在不经意地超越出固有认知,就在以为她全然懂了,才又被她补问的一句“什么是划时代的”给戳破,这才知道一知半解大概是什么意思。

四层展馆草草逛完,多半都不是她的兴趣点,她勉强感兴趣的绘画馆、陶瓷馆和少数民族服饰馆,主要原因也很简单的,这三个馆的多半以上展品是颜色艳丽的。在陶瓷馆从没有任何纹饰的上古陶罐直到清末官窑作品,其实很容易发现人的审美情趣的沿革,也借着展品讲解这些东西是如何从日常生活用品如何一步一步变成可承载一个时代审美的艺术品。当然想要讲通这其中的道理还比较困难,因为她现在还没有年代的概念,她只是看过人类进化解说视频,但历朝历代的风格以及情趣一点也不感兴趣。

牵手去看

从博物馆出来时间尚早,她又不想早早地回去,便问周边还有什么可逛逛,离着最近只有上海规划展示馆了。在早已名不符实的香港名店街吃完饭,便从地下通道折过去。规划展示馆除了少数洋面孔外游人寥寥,整体风格较博物馆要现代许多,四层加一个夹层的展厅,几乎没有什么具象的实物,各种屏幕、各种声光电一上来,孩子的兴致一下来了。

纵使我内心里仍有不情愿,但感觉图像思维慢慢取代文字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手机网络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不能说哪种思维模式好,但我总感觉文字思维会沉淀和凝练很多珍贵的东西,而图像思维给我的既定印象总是停留在浅层。在拓印版画体验区,孩子用油墨印下来了石库门的轮廓,但那些岁月沧桑的故事却没有办法就此浮现在她的脑海里,很多东西她还没有来得及经历,便已经在时代的洪流里消散了。

牵手去看

为人父母,总想给予很多,但却总是担心自己会强加太多的自我观念给孩子,反而变得谨言慎行,可是转念一想,现如今世情纷杂,孩子尚未完备的世界观又极易左右,又开始担心说得不够多,不够彻底。我觉得自己渐渐有唠叨的迹象,纵使我极力地控制,但有一些日常行为上的事情却仍然反复地挂在嘴边,怕是她也听得厌烦了。说多了,她也有顶撞我的时候,多半因为她自己情绪不佳。我看着发笑,那一刻会觉得她就像一面小镜子照着我过往与当下。

牵手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