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意境:形式上的人文美学

对于我个人页言,这本《建筑的意境》读起来特别像大学某个人文学课的授课讲义,有一点点治书专著的味道。相较于偏向文学一些的作品,个人读起来比较生涩一些,这一本书的页码体量虽然不少,但因为插图丰富,具体的文字并不见得特别的多,只是印刷字体极小,还偶有勘校错误,读起来也是醉了,所以前前后后花了两周的时候才粗略地翻完。作为一个人文学科专业背景的人而言,我对于建筑类的书籍的喜爱,单纯是一种形式上的喜爱,并不可能涉及到具体的结构、体量、预算以及构造的方式方法,而是单纯的外围的、宏观的欣赏。这几年也粗略地读了一些,比如王军的《城记》,还比如梁思成的一些相关的书籍。总而言之,都是宏观上的、视觉上的感受。

建筑的意境

这本书涉猎的范围其实是蛮广的,其实是从建筑的角度来比较中西方文化、宗教、思维方式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是建筑是某一种体现,体现了东西方不同的人文思考和美学价值取向。书中列举了一些东西方建筑的例子,比如中国建筑比较重视“天人合一”,重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无论是中皇家的宫殿,还是江南的民居,都将对天地自然的崇拜融合在其中,同时也通过建筑的布局,形成一个整体的群像,如果列举中国建筑的范例,通常不是单一的某个建筑个体,而是一个建筑群,比如故宫,再比如江南的村落。而西方建筑的通常都是个体的张扬,淹没在城市逼咫建筑群当中的高耸入去的尖塔,很少与周边的建筑协调相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然后续也有发展,比如从法国的凡尔赛宫建筑群开始。

建筑的意境

如果说西方的建筑是点与线,那么东方的建筑便是线与面,这大概与东方文化里的谦和与体恤相关,虽然在现如今的内地文化价值取向被“一切向钱看”取代之后,我们的视野之中已经极少再有这几个字眼了,但骨子里面还是有一些这些传统的思维固有存在。曾经有一段时间,城市的里奇葩建筑很多,从“大裤衩”到“大秋裤”,很多现代风格的建筑充斥着我们的审美,外观奇特、有记忆点成了一些建筑设计师或者背后金主的价值取向,出现这样的状况也不足为奇,这也是我们现如今我们这个民族整体个性在文化上的一种表现吧,貌似现如今出国也能听得见同胞们的大声喧哗以及随处显见的张扬个性。从积贫积弱到一夜暴富,总归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虽然尴尬与艰难,但私底下以为也是必经的过程。这本书交待中西方文化中建筑审美的异同,而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在享受着建筑实用功能,也许也会静下来思一思它是否有它形式上的美,虽然作为消费者我们在选择居家住宅的时候,通常考虑更多的是地段区位、钱袋荷包。

作者: 萧默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4-1
页数: 256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1095357
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建筑艺术欣赏的随笔集。
本书是建筑史家萧默关于中西建筑史的学术随笔,文章短小,浅显易懂,可读性强。
作者把中西建筑置于思想文化的背景下解读,清晰地展现出了各种风格的建筑所呈现出的独特气质。让读者深入了解中西建筑大到宫殿小到民居的形态和制式所含藏着的文化内涵。
书稿通过文化解读建筑,为中西建筑的每一种造型每一个细节都找到了文化的脚注。
同时还比较了中式建筑和西方建筑大相径庭的审美意趣,揭示出了中西方在思想文化上的差异。
作者:
萧默,建筑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所前所长。
主要著述:《中国建筑艺术史》(此书2000年获中国图书奖)
《天竺建筑行纪》、《营造之道:古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