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立场不认同的不必强融

- 文 / 左叔 职场中,我们无法避免会遇到一些“不太情愿去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这些事情如果是触碰“底线”的那种,我们自然会有断然拒绝它的理由,但很多时候,这些事情和原则压根不沾边,想要推掉一时半会儿想不出合适的退路。 有些时候,我们 ...
- 文 / 左叔 职场中,我们无法避免会遇到一些“不太情愿去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这些事情如果是触碰“底线”的那种,我们自然会有断然拒绝它的理由,但很多时候,这些事情和原则压根不沾边,想要推掉一时半会儿想不出合适的退路。 有些时候,我们 ...
- 文 / 左叔 下大暴雨那晚,全城积水严重。半夜,我不放心,爬起来去地下车库看看有没有进水。一番折腾之后,重新躺回床上就有些睡不着了。 刷了会儿手机,刷到最近因为工作对接联络相对紧密的一个朋友刚刚发了一条朋友圈的动态。半夜十二点多,一碗热 ...
- 有时候,我会意识到“书不能读得太多”、“也不能全信”。 当你被另一个视角点醒的时候,会有一丝丝羞愧感,对自己过往中诸多无知的举动感到抱歉;还有一点点“想要报复”的冲动,对将自己的眼睛蒙蔽多年的那双手。 关于我们“引以为傲”的智力以及思维 ...
- 自从有了“乘风破浪”这个概念之后,衍生出一系列诸如“披荆斩棘”等等新概念,催逼着“前浪”变“后浪”的话题与讨论。 一时间,“人生到时候什么做什么事情”变成了需要“革新”的旧观念,“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既励志、又鸡血,符合“天天向上 ...
昨天和朋友闲聊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不经意间提到了各自当年的选择。因为当年的选择,如今需要面对诸多困境。虽说人生是“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其实当年就已经有很多如今困境的线索摆在眼前,只是自己装作“视而不见”罢了。 这番对话让我想起了刚读完《基因 ...
- 特殊的毕业季,诸多的遗憾,尤其是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那一拨。当下浓烈的感情非常珍贵,如果能有机会,那么就想办法及时说透它、讲尽它、补上吧。 如果实在没有机会,就努力地将它记住、珍藏好,因为这些看起来此生不可取代的感情,它终究要是面对 ...
我知道这个过程很难,你也知道时间会冲淡一切。然而,在被时间冲淡之前,这一段煎熬的日子要如何度过,鲜少会有人给我们答案。 陷在失爱分手的泥淖里无法自拔时,将我们自己拯救的力量也只能是我们自己。旁人伸出援手,其实也无法慰籍空虚与寂寞,更无法触及 ...
- 我对景气指数的感受具体而微,不值得作为任何参考。几年前入手的小公寓 ,因为租金总额低、位置相对便利,入手至今一直不曾断过租。今年不同,上个租客退租之后就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将租金降到八折以下,来看的人依然很少。 身边一些自己做些事情 ...
一心在职场当“咸鱼”的年轻人,办公室里怎么“戳”他都不动弹,下了班之后玩起游戏却是急进狂飚的状态,全程在吼;平时看起来娇滴滴的小姐姐,人前连矿泉水瓶盖都拧不开,朋友圈里面却在晒“撸铁”的照片…… 生活中总有一些意外给我们“震憾教育”,不是这 ...
- 文坛泰斗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说了一句: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的心里已经炸成了烟花,需要用一生来打扫灰炉。 这句话后来一直被人引用,抄来抄去抄久了,也衍生出很多不同的版本。聪明的,以此做一些类比,但总让人觉得欠些火候;不聪明的直接上来换掉 ...
昨天还有朋友跟我抱怨,说现如今的“小朋友”不知道是怎么了,永远处在一个“捏起来不像个粽子、摊下去不像个糍粑”的状态,根本不敢谈”使唤“了,就连正经八百的份内活也是”差不动“的状态。这要搁在以前……吧啦吧啦一通感慨。 听完,也深以为然。我身边 ...
《乘风破浪的姐姐》火了之后,缔造了一轮自媒体的狂欢,有不同层面的剖析和解读,参与到“二次传播”,也引发了衍生的话题。 我在微博某个号里,看到一辑解读“微表情”的短视频,当每一帧放大之后,忽然觉得“宫心计”的编剧们虽然没有后宫生活体验,但一定 ...
职场里,难免会遇到自己本心并不想去做的事情。手头上的杂事已经是忙到不可开交了,偏偏还要硬塞给你一些与本职岗位无关且费时耗神的杂事,比如说演讲、辩论或者其他什么“凑人头”、“摊任务”式的活动。 这些事情,如果有十足的把握,那应该是一次展示的机 ...
未播先热的综艺真人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自带话题热度引流的能力堪称收视率“收割机”。这两天刚刚上线的第一期节目,单集的线上点阅量就已经迅速破亿。 30位年龄在30+以上的“资深”女艺人,要以“归零”心态“假扮”练习生PK竞争C位出道。这 ...
- 祖师奶奶张爱玲在《十八春》里有这样一句话:太剧烈的快乐与太剧烈的悲哀是有共同点的:一样需要远离人群。纵观她传奇的一生,尤其是晚年隐居海外以及孤独离世的方式,大概也是应验了她留在书中的这句话吧。 年少时,悲喜常常藏不住,直接写在脸上,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