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叔
印象之中,此前探讨过拖延症的问题。从心理层面来看,拖延症这个问题,从本质上来看,一个人对好的结果是有期待、有想法,但是没有执行力、没有解决手段,心存畏难,期待在拖延的过程之中,大事拖小、小事拖了。或者等着别人把事情做成了,自己顺道把成果摘到自己的筐里。职场如此,家庭生活之中也是如此。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人拖延的都是大事,有不少人在小事上也很拖延,比如赖床、再比如迟到,或者拖到很晚才洗漱。明明在家事做停当之后,直接洗漱,再弄弄一些小事情,也不会影响洗潄后的成果,头发还能自然干。可是偏偏要拖到很晚再去洗澡,然后花很长时间将头发吹干,弄到那个点,肚子也饿了,再煮个夜宵,结果就是越拖越晚。
事情优先级的排序,其实与一个人逻辑思考、处事原则和价值判断有直接关联的。如何合理均衡地利好时间,展开多个“进度”处理事情,这个考验的是一个人的逻辑思考能力,哪些事情是可以放在一起同时开展的,哪些事情需要别人配合优先对接,这些都需要逻辑思考做好铺垫。
一个人愿意积极配合他人,内心里是对自身价值有认同的,在别人的“需要”之中寻觅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利己”想法偏多的人,在配合别人的事情上要扭捏很多,会担心“利他”太多,反而成全了竞争对手。这样的想法自然而然地会导致在处理他人事情的优先级上产生新的拖延的理由。要的材料迟迟不来,并不是写不出来,而是对方只是想拖到那个点而已。
“你总是喜欢把事情拖到第二天,你不能再这么拖了,因为有一天,你会有很多事要做,你的余生都不够你用。”这话,说出挺让人焦虑的,今天是你余生的第一天,在意外来临时,也极有可能是最后一天。确实很多事情、很多压力,拖一拖就船到桥头自然直了。
然而,对于一个有时间焦虑的人来说,不能将人生折叠起来的一些缝隙都塞满行程,是对不起过这匆匆一生的。很多事情自然是不会拖的,而是盯着各式各样的进程不停地催。这样的状态,其实也不是很讨人喜欢。
我自己最近几年开始有这方面的警醒意识了,意识到每个人的节奏是不太一样的,效率是不太一样的,内心里的想法有时候是跳跃出做事情本身了,掺杂了太多太多的其他因素。对于很多执拗的人而言,即便是最后一天,他也会拖一拖希望它来得晚一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