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值得我们为之空耗时间精力

文 / 左叔

中午去附近的小店喝咖啡,闲坐的时候听到隔壁桌在讲人是非,工作上的矛盾与摩擦,谁做多做少的问题。末了,来了一句抱怨,他这种人怎么能这样?这种事情换作是我如何如何……

这间咖啡馆位置安放得十分“讲究”,周遭一圈都是彼此没有什么交集的“公家单位”,大家伙午餐后走几步就能到,喝一杯、聊聊天、散散怨气,再步行回去一头扎进工作里。

事实上,“他这人怎么是这样子的”“怎么会有他这号人”“他这号人怎么也能……”类似的句式,是我在职场中听得比较多的抱怨,从根本上去否定一个人行为模式或者具体行为存在的合理性。

职场的本质是团体协作去完成某个目标,这其中有资源配置的问题,有目标分解的问题。在目标既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所谓的竞争。竞争需要制定“游戏规则”,这些规则是有明文确认的,也有一些规则是以价值认同的方式默契达成的。很多矛盾和摩擦就集中在资源分配和默契规则这些领域。

职场之中,摩擦是难免的。有些摩擦是有是非曲直公论的,有明确的违背常理和现行规则的地方,而有些摩擦却很暧昧和模糊,你很难说出它哪里不对,它只是跟你期待的样子或者说理想中的结果不太一样。仅仅是因为这个,很多人就开始否定它存在的合理性了。

因为对方在处理方式上与自己不同,所以开始“做空”他,无形之中激化了矛盾,给原本就已经不太流畅的协作带来更为负面的影响。

评判或者抱怨这件事情,我们可不可以做?当然,我们有评判他人的权利,但这件事情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困扰,演变成我们需要完成的事情。比如说,始终有一个执念,想要干预和改造那个令你觉得不满的人。

世界禅学权威,日本著名禅宗研究者与思想家铃木大拙曾说,很多时候,并不是别人在折磨我们,而是我们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对方的是非对错,是我们在折磨自己。

读“九型人格”相关的一些书,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更加直观的了解,每个人处理信息的机制是不一样的,面对同样的世界、同样的情境,会形成彼此不同的“视角差”。因为这个差异,最终才形成了丰富有趣且多彩的世界。

所以,一套“评价标准”是没有办法适用于这个世界的,“普世价值”也有它的时代印迹,也在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进,当我们在抱怨别人的时候,别人或许也在抱怨我们行事上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不被这件事情困住的好办法就是,出来散散步,喝喝咖啡,与知心嘴紧的朋友约个“排毒局”,将内心里的不认同或者不满以恰当的方式宣泄掉,然后拍拍屁股回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上。很多“不相干”的人,不值得我们为他们空耗太多时间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