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吹过你吹过的晚风,感受你曾感受的心痛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以意义。 —— 木心 文 / 左叔 鞠一把黄土,带遇难的亲人回家。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故事浮出水面。那些寻常的、朴素的、温柔的细节,极容易让人在阅读之后拥有强烈的代入感。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如果厄运降临,亦或者是我们所熟识的人在那架航班上,如此巨大的悲伤要如何安放? 所有人都没能等来奇迹,事故的原因仍需要搜寻、分析以及等待。 ...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以意义。 —— 木心 文 / 左叔 鞠一把黄土,带遇难的亲人回家。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故事浮出水面。那些寻常的、朴素的、温柔的细节,极容易让人在阅读之后拥有强烈的代入感。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如果厄运降临,亦或者是我们所熟识的人在那架航班上,如此巨大的悲伤要如何安放? 所有人都没能等来奇迹,事故的原因仍需要搜寻、分析以及等待。 ...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瘟疫、一次地震、一次海啸、一个物种的灭绝,没有人把它当一回事,直到最后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流浪地球》 文 / 左叔 火山爆发的新闻出来之后,我还特意在地图软件上查了一下汤加具体的经纬度。尔后,又在某知识类的APP上看了看它的历史,听了听各路“大神们”引经据典后“并不乐观”的分析。 比起这些“耸人听闻”的分析更为不乐观的 ...
文 / 左叔 相较于演员表演、电脑动画这些元素的“成色”,《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出在剧本结构上。因为要“上价值”弘扬一些什么关系,所以不可避免在最大的戏剧张力和冲突“飞机返航迫降”之后,还有很长的一段剧情的需要推进,叙事结构略显“底盘过大”。 后程剧情因为失去了“张力”而显得冗长且松驰,大大抵销了导演刘伟强以及一众演员以诸多细节铺陈还原“行业剧”的质感为观众建立的信 ...
第9号超强台风“利其马”挟带狂风暴雨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各地。在抗击风雨天灾的战斗中,各地民众众志成城的场景凝聚成“人定胜天”的向上力量。 8月11日9时许,《人民日报》新浪微博发布了一条苏州太仓年轻的消防员坐在仍有积水的路边就地“晚餐”的视频,在短短4个小时就创造了1300余万次观看、45万余次点赞的纪录,#他坐在路边吞下第11个包子#话题长时间占据微博热搜榜。网友们纷纷点赞 ...
文图 / 左叔 每一天都是某个人的世界末日。时间像潮水般涨啊涨,当它涨到你眼睛的水平,你就淹死了。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看完整部电影,最喜欢的是剧本和配乐。 剧本最精妙的部分,我认为是时间线的安排。撤退部队的一周,支援民船的一天,空中战机的一小时,这三个并不等量的时间纬度,最终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重叠在了一处。如同圆形机械表盘上的时针、分针、秒针最终指向了一处,这便是四 ...
文 / 左叔 在我看来,《萨利机长》剧本改编堪称是真实事件改编系列电影之中的典范,电影并没有从新闻事件最关键热点表现空难本身来铺陈整个故事,而是将整个戏剧的关键冲突放在了电影的前面。 在飞机迫降成功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获救后,既有各类媒体的歌功颂德与安全调查机构的步步紧逼的外部冲突,同时也有机长在临机处理时凭借的多年专业的自信与果断与重大事件“事后怕”的内心动动摇顾虑共存的 ...
当我在淄博颇有情调的“大红门酒店”酣睡一夜疲惫醒来时,看到了天津滨海新区爆炸的消息,第一反应是给在天津的同学发短信,她很快回了,平安。 但心情一直郁郁沉闷。 2002年大连5.7空难时我在港区的一间小网吧里,新闻里说接机大厅里听说飞机失事顿时哭声一片,连不是接这个航班的人都闻之落泪。 2008年5.12大地震时我在东北老家,5月19日下午14点28分起全国默哀三分钟,彼时我 ...
这几日想必大家的微博、微信朋友圈、手机新闻客户端已经被与天津相关的新闻信息淹没了,无论是前方传回来的新闻画面,还是民众通过自媒体形式发布出来的图文影像,都令人感到不寒而栗。人作为一个生物最基本的安全需要被动摇之后,内心里面涌动的必定是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情绪,这不是任何宣传方针和舆论导向所能左右的。在我们还没有得到最终的结论和事实真相之前,有些人已经开始环顾身处四周,怀疑是 ...
因为在一些视频网站上看到了《不惧风暴》的前期宣传短片,于是决定花钱进影院去观影,看完之后在朋友圈里面感慨了一下,这部电影应该制作成3DiMAX的,结果下面的留言一水都是问这部电影好看不好看。电影好看不好看其实是很难用三言两句来做一个判断的,本来喜好这件事情就见仁见智的,如果单纯为了看特效、看震撼,这部电影该给的已经给了,只是有些地方的画质,或者以同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有点用得 ...
不记得自己在评论哪一片电影时提及过,美国的灾难片总让人怀疑这个民族是不是集体得了被害幻想症,但看完《艾利之书》之后,忽然觉得这种思考也不失是对未来种种不确定的集体焦虑反应,对于现实而言也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力量。《艾利之书》是一部末世感强烈的灾难片,所有的画面都极度荒芜,让人失去继续下去的动力和勇气。一场毁灭性的战争之后,环境彻底破坏,资源极度匮乏,人类文明消失殆尽,一切回归到 ...
孩童时背的第一首诗就是《清明时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只是,教会我背这首诗的那个人,早已远去... 这几天雨一直淅沥淅沥的下着,偶尔还夹杂着冰雹,广州这座城市在雨水的洗礼后,觉察出丝丝的凉爽和清新。三天假期,一直在纠结着回不回去呢,一年就这么一次回去看看他,一年就这么一次可以放肆的想念着他的一切。可是,终究还是因为抢不到高铁票而 ...
其实偶尔遇到社会事件并不是自己不想发声,而是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自己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在躁动的洪流当中。青岛燃油管道爆炸事件中,四十多条鲜活的生命一夕消失,而当地的媒体的头版上不出意料地不着一文,仿佛这样的事情不曾发生过。当境外媒体种种置疑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样的习以为常是多么的不正常。或许在其他民族眼中,我们是一个不会为朋友成功而欢呼,却会为陌生人悲怆困顿而情绪泛滥
比起人类貌似强大、所向披靡的外表起来,脆弱的内心、敏感的情绪却又显得那么得不堪一击。作为灵长类生物,那种非比寻常的优越感,有时候会让人类陷于灭顶的境界,尤其在精神世界方面。当在人群中感觉到孤独的时候,寻求内心认同的对象往往就会投射到另一些生物上,于是世间有一种区别于野生物种规律的一些生物,它们花样繁复、分支庞杂,但却有一个统称的名字--宠物。 拉瓦是一只特别的宠物,作为众多 ...
如果敢于正视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其实不难发现,每个人都会某些莫名的时候产生一种冲动,期待有一种力量能够让这一切在瞬间中止,该爱的、该恨的、该抱怨的、该漠视的都在瞬间做一个了断。在社会压力陡增的今时今日,这些人性最阴暗、最私我的部分已经不足为奇。有一部分人压制不了这些冲动又没有管道宣泄,于是这些幻想变成了血淋淋的现实,结果当然便是罪与罚。而另一部分人也逃不过劫数,要不就是把这些 ...
在自然的面前,人总是显得那么的脆弱且无助。只是轻轻的一撼,所有的悲喜欢笑都定格了在那个下午。汶川,这个以前也许只有四川人知道的地名,从这个下午开始一下子变成全国人都心系的地方。对于我来说,那是一个沉闷且微热的下午。在一个冗长的会议中耗尽最后一点点的自制力,盼着时间可以分秒飞逝,一切都早点结束,但却是浑然不觉这个世界的变化,邻近城市是否有大楼摇晃,是否有人发出惊恐的尖叫,有多 ...
搬到那个小区之后,我几乎每天出门的时候都会看见他们。他们都是小区里的住户,约摸四十左右的模样,各自把持着小区出入口的一边做早点生意。男的占着朝阳的一边,支起油锅卖生煎包,穿绣着工号的普蓝色工装,系一条永远都油渍不净的围裙,头发毛糙,手指关骨粗大,但待人热情,总喜欢跟拖着熟客聊家常,赶早班的人对他总有一点敬而远之,所以光顾他的大多是家中无事、不赶时间的阿伯阿婆。女的在香樟树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