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机长:很多事情在那个当下尽力就好

萨利机长

文 / 左叔

在我看来,《萨利机长》剧本改编堪称是真实事件改编系列电影之中的典范,电影并没有从新闻事件最关键热点表现空难本身来铺陈整个故事,而是将整个戏剧的关键冲突放在了电影的前面。

在飞机迫降成功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获救后,既有各类媒体的歌功颂德与安全调查机构的步步紧逼的外部冲突,同时也有机长在临机处理时凭借的多年专业的自信与果断与重大事件“事后怕”的内心动动摇顾虑共存的内在冲突。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可以带着问题,沿着解开困惑、拷问人性的思路去看,会明确地感受到剧情紧凑不拖沓,尤其是结尾,抛弃了传统英雄主义电影中惯常的“升华手法”,搭配幕后史实花絮,让一切归于平实且有叩问人心的力量。

对于这样一个题材能够拍摄成电影,我一点也不意外。好莱坞喜欢灾难题材,因为它的强烈冲突,可以将人性逼到死角,从而看到光。而老戏骨汤姆·汉克斯在影片《萨利机长》中贡献了与其影帝头衔相称的表演,我有留心到他在表演过程中的几处细节把握。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他被现场的气氛牵动,但心里仍有对调查结果的担忧,脸上挤出并不由衷的微笑;独自接受访问的过程之中,面对女主持的提问,手在膝上不可控制的动作,微小的身体表情坦露了他内心里的顾虑;在小酒吧里,被酒保致敬、被酒客调侃,他隐忍的表情里有内心不安与涌动;在电影后半程,回述事件经过,他在医院得知官方统计数据确认机上155人全部获救,便陷入了喃喃自语状态……

作为机长,在处理事件时的果断冷静以及空难过后典型的心理创伤症状,汤姆·汉克斯都尽力把握得丝丝入扣,相信各类奖项对于他的这番表演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演员,汤姆·汉克斯的拼尽全力总会被细心地留意到,但在现实生活之中很多人并不这么幸运,在临机处置中即便拼尽全力,仍然有可能会被置疑,比如电影的主人公萨利机长。在诸多成功的可能中,他即便选择了其中之一,但也有会有人置疑为什么不选择成本代价更小的,而这些人多半并不是身处其中的当事人。

[hermit auto="0" loop="0" unexpand="0" fullheight="0"]netease_album#:34907135[/hermit]

拥有话语权的公众号作者,昨天推送了一篇批判实习生报怨帮老板拿盒饭的文章,大意是拿盒饭帮老板省时间才是实习生能做的最大贡献。她还列举了自己身为实习生时,曾经摊上一个颇具风险的采访任务,一番努力之后交出采访结果还是吃了一顿批评。然后就此现身说法,表明在这个唯利是图的功利世界里,大家要的就是那个结果,没有人在乎其间的过程你感受到什么,你把握住什么,你做了什么样的努力。

的确很有道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155人全部生还,萨利机长等来的肯定不是一部电影的歌功颂德,在这过程中他的权衡考虑都不重要了。但人总归不是机械产出结果的机器,在产出结果前必定有思考,这个思考是每个人的特质,受限于教育水平、经验积累,即便是错了,我们应该还有一句“人无完人”的体谅。

我们在得出结果的过程之中的感受是否重要?如果作者没有体验过那一段被人尾随极有可能被强奸的采访任务,感受到付出与得到不成比例,恐怕也没有资格在此话当年吧?所以,不要怀疑自己在危机前的判断,那是你在能力范围内做出的最大的应激反应了。重视自己的现场感受,强化自己的独立思考,谁都没有资格置疑你身处其中时是否拼尽全力,除了你自己。

很多事情,在那个当下尽力就好。

萨利机长

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 托德·考马尔尼基 / 切斯利·舒伦伯格 / 杰弗里·札斯洛
主演: 汤姆·汉克斯 / 艾伦·艾克哈特 / 劳拉·琳妮 / 杰瑞·费拉拉 / 安娜·冈 / 更多...
类型: 剧情 / 传记 / 灾难
官方网站: www.sully-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6-12-09(中国大陆) / 2016-09-09(美国)
片长: 96分钟
又名: 萨利机长:迫降奇迹(港) / 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台) / 哈德逊河奇迹 / 萨利
简介:2009年1月15日,萨利(汤姆·汉克斯)在全美航空1549号班担任机长,飞机起飞两分钟后遭到飞鸟攻击,两架发动机全部熄火,萨利决定在哈德逊河上迫降,155人全数生还。但之后的调查显示他做了错误的抉择,认为大可选择返回拉瓜地亚机场。机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