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说实话,后半程几乎是克制了所有想要弃读的念头和借口,翻到最后一页的。
这本书的文本表达与我的阅读能力的匹配度,还是有落差的,这种落差是硬着头皮也走不去的那种。以至于,我会冒出懊悔的念头。
忠于自己最为真实的感受,我必需得承认,《深海夜航》的实验性和拼贴感都非常突出,当然还有挥之不去的悬浮感。讲的是具象的生活,却又像是抽象画作。
我猜想是“口罩事件”给予创作者审视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世间万象之间的逻辑,然后给了我们一个时间扭曲、不断回环,仿佛是寓言般的故事。
创作者探索的是极为深刻的东西,却挑了一个不太能够承载它的框架。有一种非要将腐蚀性极强的镪水倒进塑料瓶里的冒险。
最为核心的部分,其实就最后几章里面的表达,但又照顾情节的推动,整个文本抻得很长,却有无力拉住避免走偏的困境。其中,还有不断横插进来的引用、概念等等的内容,阅读体验就像面对一个雨天的池塘,投下的石块激起明确的涟漪,随即便消失在密密麻麻的雨点里。明确的故事线,因为有太多的“噪点”,而变得难以寻觅。
表达的深度与文本的引力,是不是一定就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我觉得未必。这些年来的阅读经验,会让我有一种感受,在文本上有引力的作品,往往会让人忘记它还有深度这件事情。
深度,是需要读者在翻至最后一页,合上书本之后,将沉积在内心里的自我意识翻出来,在投入、审视、比照之后才会慢慢地浮现出来的。
阅读过程,只有畅快感,深刻的感受,更像是事后余兴,每个人都能咀嚼出不同的味道来。
而《深海夜航》的问题,高深的“噪点”太多,世俗的“共情点”偏少了些。
最后,我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创作者有浑身的气力,想要证明什么,却又一直找不到着力点,一直着绕着最为核心的东西,在不断地“打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