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时间:以写意之风完成的工笔之作

黄辉 著 / 蓝白时间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凤凰联动 / 试读购买

文图 / 左叔

黄辉在”跋“《作者的话》里解释说:这本书能出版,其实是件意外和幸福的事。就连“方檬”这个主人公的名字都不是我定的,而是我的一个狱警朋友:在三四年前,他一时手痒写出了本书的几个故事梗概,随手就确定了“方檬”“小汐”“扫地僧”“何九”蚊子“等人物。我像养父,领过这些孩子,一路带着他们,走过这千山万水,来到读者面前。

读完这几行字,我的脑袋里面浮现了一个”不怀好意“的想法,有四个字特别清晰,怕不是”无中生友“吧。曾经有在大系统内工作过的经历,所以读到故事里面的很多细节,会觉得有值得推敲的地方,特别是武器装备的管理,那样的操作方式,不敢想象。身为读者,一旦把心思放在这个故事“真不真”的考量上,反而容易被牵扯精力,不再去深究作者借由这个“不太真”的故事想要表达什么了。

当然,这一点,黄辉也有解释。“毕竟这是小说,是故事,不是新闻报道,对于一些监区的细节,认真考据的读者朋友就要怼了。”还好,我没有生出什么想怼的心。只是单纯地探讨,对于小说故事的“文本”,这个最表层、最基本,用以承载写作者的内在诉求的容器而言,我们赋予它的审美追求是什么?如果以“不是”就“无求”来推导的话,其实“不必去做”也是一套解决方案。

如果以电视剧的风格来定义《蓝白时间》,它有点像早年《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等流行过一阵子的“情景剧”,在基本的人物设定和故事框架之下,通过一个一个的“短篇”来说故事。故事与故事之间有内在的关联,但并不存在必要的因果。这种结构,有非常大的灵活度,即便是故事前后的时序发生了颠倒,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不像“连续剧”,“前因后果”的基本逻辑不可撼动。虽然是一个主题,一个整体,一个近似长篇小说的风貌,但本质上还是短篇小说的行文要求和表达节律。这样的结构,对于从事业余创作的人而言,也有很大的宽容度,在时间精力安排上,可以因“催更”而激情澎湃地进入写作状态,也方便在“无人问津”时从容地从“烂尾”中抽离。

它考验的不是整体走向的驾驭,不是宏观上的东西,其实还是一个写作者在“细处”的把握,近似于工笔花鸟画的要求,有限的内容输出的空间里,如何造就意味深长的余韵。如果以这个标准来看黄辉的《蓝白时间》,同样是“讲故事”,黄辉的文笔就偏“柴”了一些。有些文本读起来,因为有诸多饱满的细节,而显“膏实肉厚”,《蓝白时间》当中近半的故事显得很“枯索”,读起来有“干煸春岩笋”“黄焖茶树菇”般的“口感”。不是“艰涩”,而是“清寡”,以写意之风完成的工笔之作,大概就是这样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