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令我们陷入沉默的问题


文 / 左叔

昨天和一位认识多年的老友在微信上聊了几句,关于未来生活的种种可能性。

当然,我是“焦虑体质”,话一密就自然而然地多讲几句对未来的担忧;而他则相对“乐天”一些。谈到退休后还能做点什么的时候,他大喊一句:都退休了,还做个屁啊!到时候,哪有人要你!

这话讲得太戳心了!谁说过的,人的价值感是建立在被他人需要之上的。不知道,被社会群体抛弃,成为需要关照的对象,成为别人的负累之后的心态会是怎样?站在现阶段,只是想一想,好像也会有失落感。

步入职场,这快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求安稳,每一步都走得比较现实,总体而言波澜不惊,虽然其间一直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仍然是将“不必为生计担忧”当作追求的,可能就是这样的求稳心态吧,所以也没有什么起伏。

而他,至少在我眼里,是相对理想化的,更喜欢追逐自己想要的。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在杭州某媒体工作,应该也是处在事业的上升阶段,在行业内的某个大赛中脱颖而出,然后跳槽到深圳某个媒体平台。

走的时候,杭州的房价还没有现如今夸张,他在盘算在杭州买房和计划出走去深圳之间有过一丝犹豫,然后就是一去十几年。

最近这五年,他因为老父亲身体抱恙有过一段非常密集奔波,频繁地往返于珠三角与长三角。他的家乡还没有机场,坐飞机的话,就需要从南京中转,再坐高铁;如果选择高铁的话,又没有直达的列车,需要从长沙中转。

世间路走多了,便有了甘苦谈。现如今,他谈起公共交通工具选择,能够给出直接且明确的建议:如果是超过六小时以上的高铁车程的话,那还是坐飞机相对方便一些。

这几年整个媒体行业都在下行,收入缩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很多线下的活动没有办法做,过往多多少少还有些可以贴补家用的额外收入也不见踪迹了。日子过得难不难,大家嘴上不说,但都如人饮水。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辞职回家,开个小卖部好了。
深圳的房子要卖掉吗?
出租掉,收点房租好了。
不再做点什么了吗?
呃,……

良久的沉默!兴许是有家事在忙,兴许是有些问题暂时看不到答案,也不想去思考那个答案。

已故日本推理小说作家松本清张在《零的焦点》中这样写道:人就是这样,会本能地逃避最根本的问题,直到不得不面对。

不管是为了现实,还是为了理想,人到了某个年纪,都会殊途同归,都要面对一些令我们陷入沉默的问题。

这些问题,以前不是没有想过,只在在那个时候觉得能力还不到、时机不成熟,以为放一放可能会有解决的办法。可是一放十几二十年,它还在,没有一丝丝改变,而自己的心气已经没了,面对的时候更觉无力。

还没有参透,要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来处理这些令人沉默的“终极问题”,忽然就想起一句话来: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