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点评的“里子”是那些套路以外的话

中行演讲

文图 / 左叔

前一段时间,和一位同好聊天,提及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这几年我们都陆陆续续接到一些担任评委的邀约,彼此各自羡慕、也各自鄙夷着。我曾跟Ta开玩笑地说,行走江湖顶顶要有先决条件是“幌子”,尤其是那些国际认证的、后面有一长串英文字母简写、一眼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的头衔。

是的,如果没有这些“幌子”,几乎就不可能任何邀约落在头上。可是光有这最重要的“幌子”其实并不能成事。想要成事,除了“幌子”之外,还得有“里子”。

其实,我知道很多担任评委工作的朋友自认是有“里子”的,毕竟在某个圈子浮沉了很多年,自然会积累了一些经验,尤其是那些选手出身的评委,也会从自身出发来看待现如今选手身上的问题。说实话,评委身上这些满身的“能耐”其实都是“里子”。这些“里子”如果只是单纯地打个分,是不成问题的,“依葫芦画瓢”的事情,更何况很多时候分数又不是直接公开的。

可是,如果需要即兴点评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据我这些年的观察,并不是所有的评委都能点通过三言两句的点评,有条理、有章法地亮出自己“里子”。当然,他们也会有救场的办法。但是,我总觉得如果在点评中一定要以“下场示范”的方式来弥补时间空档的话,实在是对不住那几根行走江湖插在背后的“幌子”。

我们都是知道言之有物的关键点是思考。即兴点评同样如此,当然即兴点评的套路必定有非常荣幸担任评委、感谢主办方;感受到了团队建设、文化建设成果;被各种精神、各种主义感染震撼;高手过招之间的精彩之处、创新创想的过人之处以及祝愿主办单位和各位选手鸿图大展、前程似锦之类的说辞。但是,如果只是这样流畅地、泛泛地说了,台下观众一定会在心底里飚脏话、反白眼。除了这些满满套路之外,其他能够点出一二三、且有逻辑框架、易记易传播的内容,都是与评委日常思考总结密不可分。

既要有面上的分析,又要又点上的解剖,我觉得这样的点评才是好的点评。能够做到这一点,评委其实是需要总结提炼自己多年的经验,形成一个可以一以贯之的体系性的观点的。只有拥有了这样的东西,才有可能在现场“以不变应万变”。尤其是那些共性的问题,一选手的身上一再地出现必定是有原因的,说明这些共性问题的关键症结在哪里,才有可能让选手们从评委的点评中获得启发,才有可能在日后的备赛或者训练之中加以改进。

个别点评其实是个度的把握的,有些问题适合在公开场合个别点评,有些问题其实是不适合的。比如女性选手的仪态问题、着装问题其实放在私底下交流也许更合适一些。还有一些选手可能情面上会过不去,措辞不注意也有可能会伤及情面。虽然从总体上来说,能够给予指教是件好事,但请相信在任何时机场合这其实都是一件考验情商的事情。

即兴点评,我建议要做层次化的表达。我一直觉得在口头表达中运用层次化这种模式,既是一个有利于表达的形式,同时也是一个有利传播的形式,其实在我们日常表达之中要加以训练形成习惯。一旦有了有效的结构层化,表述的内容一般都不太可能背离中心或者过于凌乱,同时对于受众接受来说,由于不断地在表述之中强调那些“一二三”,强调那次层次结构,这个过程本身也有强化接受者记忆点的作用。

即兴点评,同样也是临场的口头表达,说实话如果不是事先准备,如果不是把全场评审的精力都放在最后即兴点评的准备上,其实很难做到尽善尽美。面对这样的遗憾,相信很多人也会觉得,现场讲完了便是讲完了,也没有办法弥补了。可是,我总觉得即便是现场说完了,我还是想有机会静下来再重新以文字的形式再梳理一遍,尤其是那些论证展开不够充分的、逻辑框架设置不够合理的、措辞表达不够恰当的地方。我想这个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唯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有可能更好地展现评委的“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