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状态,一定是达到某种平衡

越是有畏怯的事情,就越要尽早尽快地去做,在那些莫可名状的忧虑发酵蔓延开来以前,先干净利落地给它一个开头。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在所有拖延的时间里,我们想象中的不安是被无限放大的。船到了桥头,你会看到接下来的路。
—— eftchenn

文图 / 左叔

我得承认自己个性里有许多极容易焦躁的成份,不喜欢事情延宕在悬而不决的状态之中。凡是“速来”的,一定要以“速去”来应对。

若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事情,我也不太喜欢拖上其他人搞协同。毕竟有时候被人拖着,效率低不说,情绪也容易失控。尤其是在协作过程中,有拉拉扯扯、推来推去、弄不清爽等问题,我非常容易突然就“炸毛”了。其实也分不清楚这情绪究竟是对事,还是对人,亦或者只是痛恨自己还不够“全能”,终究还是要受制于诸多身外的因素。

当然,在理智的情况下,快与慢总归都是可以一分为二来看的。有利的背面,一定是有弊的。对于一些需要创造力才能完成的工作,有时候真的需要在时效要求上逼自己一把。人若是一直处于懒洋洋的状态之中,才智机能方面的潜力很难被激发出来。现如今回头看看很多当年成果和积累,几乎都是被逼无奈的成果。

富有创造性的“难”,真的是拖越久越觉得难上加难。对于一味求快的,可能还来不及放大时间窘迫的焦虑,事情就结束了,人也就扛过了畏畏缩缩的难关,但在能力素质、精力时间不够的情况下,也是极容易忙中出错,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再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另外一种“难”了。

放慢节奏,拖一拖事情,有些急难险重的任务就有可能被拖没了,即便还在也会因为时效性已经不那么重要而化身为云淡风清的小事,更有可能从其他人的前车之鉴上得到一本避坑指南,还有机会从他人的成果经验上找到找作业的捷径。

如此的“易”,其实也是一种“难”,因为这般操作所能得到的成果,基本上也不是富有创造性的,而是东拼西凑、粘粘贴贴、依葫芦画瓢、嚼别人剩下来那般的成果。慢下来,确实能看到很多,学以很多,借鉴到很多,但也容易在别人处处闪光的成果里,迷失掉自己方向。

最好的状态,一定是达到某种平衡。然而,不平衡才是常态,而平衡永远只能存在于某个瞬间。几番锤炼,经验积累自然而然地会撑起来“遇事不怕事”的底气,但运用哪些策略和方法却永远都是因时因事因势在不断变化之中的。

保留自己的鲜明特质,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至少在协作之事上,别人也会主动避雷,不会与你为这些问题再争长论短,也算是节约时间提升效率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