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心里住着故乡的囚徒


文图 / 左叔

读熊培云的《追故乡的人》,一页图片后面缀些文字的排版布局,自然会想起台湾资深摄影师阮义忠那一本的《正方形的乡愁》,都是乡愁为主题的图文作品,但读下来的感觉还是略有区别的。《正方形的乡愁》的图片是精致的、有巧思的,放着诸多技术领域的因素在其中的,文字浅短轻薄比熊培云《追故乡的人》在后记里提及的想要追求“轻文本”的初衷还要“轻一些”。

《追故乡的人》里面的图片,诚如作者熊培云先生所言是“多余的素材”。有时候拍照只是作为文字笔记的补充,切片于某个时空场景,作为回忆的重要线索。不知道是印刷质量的问题,还是当初真得只是随手拍下来的关系,图片的整体美感还是要略逊《正方形的乡愁》的,不过也算是质朴真实,加上那些颇有哲思的文字,还是能够感受到那沉甸甸厚重感。如果熊先生在后记里所称出版过程艰难属实的话,这厚实感其实已经少了几分。

乡愁算是文学的母题吧,古往今来太多以此为题的文学作品了,几乎每一个层面都曾被先人剖开过去深挖内心里的感受寻找人类共通的情感共鸣点,想要在此处发掘出一片前人不曾有过的全新视角,写出更多深刻的共鸣点来其实不是易的,而我在读完《追故乡的人》的过程中,看到更多的是一种“镜像”,从当下去看故乡的日常消失的人事物,有些因为时代发展而扭曲,那镜像因为荒诞而引人深思,有些因为岁月浸染而模糊,那镜像因为消逝而令人伤感。

熊培云说,你能回到曾经的空间,却无法回到曾经的时间。此谓失乐园。而故乡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一个“失乐园”的概念,即便故乡不曾改变,而我们在不断的成长,我们注定要遗落掉一些什么。而在现如今飞逝发展的今日,我们拼尽所有的努力企图秉持住内心那个恒定的小宇宙,但是我们纤弱的臂膀抵挡不了时代的洪流。变与不变之间,都是内心里的撕扯。

文中还提到了两个我比较感兴趣的概念:故乡的囚徒和世界的人。这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吗?字面上也许是吧,但我总觉得其实这是一个人身上的两个不同的面向,是一个可以融合在一处的矛盾体。很多标榜自己是“世界的人”其实内心里也可以是“故乡的囚徒”,并非要将其内体囚禁在某个具体的空间里,只要心里有牵念的人内心里都是一块跨不过的心结。这样来看,阮义忠先生是,熊培云先生也是,其实每个以乡愁为主题的写作者,都是走出去的人,都是一个甘心被故乡拘着的囚徒。

当然,这本书里面还藏着公共知识分子想言不能言的尴尬,我在字里行间里读到了一些,这些尴尬是时代造就的吗?还是放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书中还有一些辩证的哲思,我也读出了一些,但我总觉得有些时候,看透读懂不说破也算是一种人生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