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未成熟的笔力勾勒人生旅途未眠的花


文图 / 左叔

不知道为何会怀抱着某种偏见来读这一本书,可能是“八月长安”这个笔名的关系,也有可能是作者介绍里面写着“哈尔滨市高考状元”这样的头衔,让人觉得“薄”。破了卷之后,心思沉下来,慢慢读进去后,第一时间的感受还是不错的。虽然受限于人生经验,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集中在校园里,几乎是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整个线程,倒是还蛮符合“哈尔滨市高考状元”的介绍。

也许是我告别学生身份过于久远了,虽然能够理解这其实就是属于作者的“致青春”,但总想用“依老卖老”的眼神看低她“人都没生过就跟我聊人生”。可是转一念一想,其实也是自然,谁不是如此呢。张爱玲也曾发过感慨:日子过得真快,尤其是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好似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相较于前面校园故事,我更喜欢这本书后面的两篇,一篇是写步入社会后与一直宠物狗之间的相处,标题叫《宠》;另一篇是写到自己家族故事,尤其是写到奶奶与母亲之间的婆媳相处,标题叫《人世间》,这些内容离着我近了许多。从中也能看到,她是有表达能力的,而且也有比较深一些的内核在文字里面,相信在人生经验不断丰富之后,她一定有驾驭更多题材的可能。

[hermit auto="0" loop="0" unexpand="0" fullheight="0"]netease_album#:36812336[/hermit]

八月长安在这本书中也如是写道:以我尚未成熟的笔力去勾勒人生旅途未眠的花,他们是风景,也曾装饰过我的梦。我觉得她是谦虚了,在我看来她的行力已经超越了她现阶段所要表达的题材。她的文字有一派东北人天然的幽默感在,但她控制得很好,并不会让人觉得有像看小品那般的轻浮感。同时,她在捕捉青春少女内心里那些难以名状的体验上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更可贵的时候,她会在故事里藏好某个深义,留下线索等读者去翻捡体悟,并不会留下说教的痕迹。

不知道有没有探讨过写作的最好年纪,我反正是没有读过。我在想,年轻无疑是感受最敏锐的时候,外界的零星刺激都能在内心里激起波澜,但这个阶段我们的人生阅历不足,写作表达的技术欠佳。可是,我们不可能因为欠缺这两个方面,就此停下了手中的笔。有了一定的年纪阅历之后,我们语言表达和控制的能可能会得到提升,我们的人生阅历可能会变得比当时丰富一些,但我们的感知力会因为阅历变得不那么敏锐,灵感来得也少。在写作的时候,很多时候凭着一种职业化的驱动力,少了那份灵气。

比起手不及心,心不及手似乎更难解决一些。对于年轻的写作者来说,只有不断地动笔实践了,才有可能去精进那个技巧,形成某种积累。这就像我们看现如今的年轻偶像歌手一样,老天爷给的吃饭本钱不多,但努力还是有提升空间的,前期的不断积累,后期的成功转型,我们终将会看到一个歌手的诞生。回到写作上来,其实也是一些,现如今我们可能会题材单薄、我们可能会言不及意,但我总觉得只有不停地写下去,才有机会等来那个信手看拈来、心手合一的恰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