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读蒋勋《因为孤独的关系》时,光凭直觉判断,便有一种读创作者早年作品的感受。读完后,写了一点阅读感受,当时下的大标叫《谁会用浮夸文风讲荒诞故事》,心里知道他在故事的情节外壳里包裹了极其深刻的内核,但是我的人生阅历和思考维度还不能与他笔下所承载的文本找到匹配度。
后续,读了他写的《美的曙光》,才开始惊觉“这才是正确打开他的方式”。此前,零零碎碎听来关于他的才情与学识的传闻,都在那本书里的阅读过程之中一一落实了。近而更加坚定了,此前读过的那一本《因为孤独的关系》只不过是一个创作者还没有羽翼完全丰满之前的试飞扑腾。
后来,就读到了《孤独六讲》,看到他将“孤独”作为一个美学命题(其实这样说也不太确切,但实在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字眼来表述了),切分成六个不同的层次一一细述。在细述的过程中,他引据到《因为孤独的关系》中那些以短篇小说体例呈现出来的故事,这才让我从创作者个人“经验谈”中找到了想要表达的内核。读到这些,免不了就会反思在阅读的那个当下自己直觉判断的差池以及在把握内核过程中出现的偏颇。
这大概就是比较典型的创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误读与误解吧,也足以应验《孤独六讲》之中提及到的“言语孤独”,因为语言本身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从创作者自身出发就已经有了“辞不达意”的可能,再到接受者的理解也有“对牛弹琴”的风险。因为这些不可改变的因素,所以注定了我们不可能依靠语言来消弥我们的孤独感。
当然,蒋勋在书中所持的观点并非以上这么简单,他始终是认为“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和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而他从儒家文化的伦常情理之中,剖析到国人对于“孤独”其实是怀抱着负面的、自卑的情绪认知的,不像西方文化中将孤独视为人格独立、冷静思考、自立自强的源头。我们太习惯群聚而缺少清醒自在的独处。
读到此处的时候,我在努力回想自己是否拥有自在独处的能力。若干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小短文叫《私人领地》,大概就千余字的篇幅。内容大致是提及自己在生活过的城市里都曾经拥有过若干用以独处的小空间,遇到生活里解不开的死扣时,就会去那个空间里静坐放空一会儿。这些地方有时候是大楼的天台,有些是垮河桥下桥墩旁,更怀念起在青春成长过程之中,老家河堤旁的残破失修的水泥厂里那些无人的空间。
我猜想,大数多人应该与我的状态差不多,都曾经被孤独感挫伤,也都曾凭着孤独而拥有力量。只是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并不常常将孤独挂在嘴上,宁愿记在日记里也不愿意成为别人眼中的标签。这或许与我们这个身处的社会对于“孤独”的两个误解相关。
大多数人,我是说大多数的人,总是带着过高的自视,同情或者悲悯孤独者,仿佛他们是天生缺憾,人生不够圆满,却不曾深思过,这或许是孤独者一心想要的“相看两不讨厌,只有敬亭山”内观宁静的境界。还有极小的一部分,我真得说的是极小的,总是有带着异端的眼光来审视众人之中那个不一样的人,这一点我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之中感受特别深刻。
有些学科,孩子某些超出寻常的思路和想法,在教育过程之中不是引导和激发,也不是规劝和启迪,而是一禁了之。成人世界都知道,在是非之间还有很大的空间和余地,这空间和余地是改进、创新以及思辨的舞台。孩子眼里的世界皆是新鲜且无陈见,所以必定能看到成人习以为常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值得鼓励和激赏。
最近这两年,我也慢慢体会到孤独是我们人生中的常态,我们的确需要在某个群体里找到依存感,但这种依存感并不是这个群体给我们的,而是我们自身完满的状态与那些群体的契合度所共同达成的,而想要让自己的拥有完满的状态,虽然外部力量能够帮助我们达成,但更主要的还是需要我们在孤独中慢慢摸索。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7-4
页数: 288
定价: 4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蒋勋作品系列
ISBN: 9787535492838
简介:
《孤独六讲》是美学大师蒋勋的经典代表作,于初版十周年之际重磅回归。新版收录蒋勋亲作长序——“做完整的自己”,与读者再谈生命个体的孤独与完整。
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
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
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
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
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
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
这本书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 十年:《孤独六讲》跨越十年,已经成为一代人的文化经典。有人从中看到孤独,也有人看到属于自己的精神烙印。新版耗时长达两年,于初版十周年之际,以全新面貌重磅回归。
- 新版:蒋勋创作全新长序“不完整的自己”,并亲作修订全部内文。从装帧设计到全书品质,均亲自把关。精雕细琢,用真诚诠释孤独之美。
- 孤独:蒋勋以一颗柔软心,书写让我们内心安定的力量。与读者谈生命个体的孤独与完整。也许很困难,也许还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但是,我们是否愿意试一试——做完整的自己。
- 经典:《孤独六讲》在华人世界创下百万畅销记录,成为孤独美学的代名词。从明星到学者,无数人从中找到了共鸣。独立面对世界之后,你更能知道它的价值。
- 装帧:极简装帧,黑白灰三色清雅设计,赋予新版全新质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