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进入工作状态之后,能够静下来用于写作的时间变得特别零碎,常有写到一半不得不放下来处理其他杂务的状况,等到忙完再回头去捡的时候,那一气呵成的状态却已经没有了。
一旦十指飞舞的流畅状态不在了,我内心深处便会生出几分对自己的宽容,觉得这样的文章强逼出来未必就好,不如等到状态好的时候再去做。可是事实上,写到一半的文章那么一放,通常就没有下文了。反而,那些强逼出来的文章,日后修改修改多少还能见人。
也许是我认识的人有限的关系,我至今仍不知道中国职业作家的写作状态是怎样的。现实生活中,我认识很多码字为生的人,他们的处境多半与我相似,一边要应付生计上的字斟句酌,另一边内心里仍有不死的文学梦。现实生活中的巨大的矛盾冲突蹂躏着他们,似乎也从另一个方面成全了他们。
我有常常艳羡的高产作者,他们通常能在应付完日常工作之外,一年的时间跨度里还能出版一两本品相还不错的书。我总是猜测这背后一定有我不能企及的创作冲动,或者有比我更强悍的时间管理能力。然而,当我后来得知促成这一切的根源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得将自己逼到了极限。
他们几乎都回答了类似的答案,没办法,签好了出版合同,拖稿便要承担违约的风险。人这种有劣根性的动物,大概都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旦有了条明确的“死线”,时间便多了“弹性”,加班加点开夜车,搞“闭关”两耳不闻窗外事。
时间精力上保证了之后,余下的便是写作技术的精进,面对短时间内要写完一本书的工作量。最为基础的工作是列好纲目,并且根据纲目来细分章节,围绕章节再去搜罗写作相关的素材。平日里漫无目的的写作开始变得有章法可循了,人便多出几分自律来。
除此之外,还有写作者自身的节律,有些人能够始终保持着一天五千字的高速,而有些人则需要休养生息,写几天便停下来做一些与写作无关的杂事,用以消解写作带来的内心空寂感。这种感觉很难描摹,但如果深陷其中的话会影响写作的进度。
我有过相似的体验,未写成的时候,文章还有诸多可能,在设想与行文之间有可以调整的空间,一旦落实在纸笔上,人就没有办法再做调整了,会觉有遗憾的地方,也会有表达不尽然的地方,人物总是未写完前受写作者控制,一旦有了开头便自己有了活路,常常有超出归初设想的变化。
想要达成的那样的状态,其实也不是一“逼”字便能达到的,之中必定有也有稿债高筑、电话追讨的惨痛经历,之中也必定有才思枯竭、身心煎熬的痛苦时分。然而只有焚心似火之后,才能有如水般的定力。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保持好内心的平衡,保持好保持创作的节律,平衡好写作与生计之间的关系是生活的常态,也是创作好作品的关键。
虽然,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也羡慕那些已经迈过这个关卡的人,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仍然有漫长的路要孤独地走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