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是内化为心、外化于行的自省

文图 / 左叔

一说到感动,我们很容易想到那些震憾人心的天地大爱;一说到身边,我们又很容易联想到那些平淡生活中的默默坚守;每每当我们在讨论“我身边的感动”时,却很少会把关注的目光放在“我”这个字眼上。是因为这个“我”太过平凡了吗?还是因为这个“我”其实已经忘了什么是感动?因何而感动?如何去感动?

我的答案生活里一切琐碎的美好以及我在记述这些琐碎美好的过程之中留下的一切。我喜欢用文字、影像、声音等方式记述我感知到的美好,并且通过朋友圈、微博、网站等平台以分享给关注我的人,这个过程让我感到满足,也让我觉得自己当下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和有滋味的。

会有朋友认为,生活过于平淡,缺乏可以让他感动的人事物。是的,我们在如水的日常中经过,我们敏锐的感知能力被世俗的一切磨平了,但是我们都知道生活里是不缺乏美的,我们不曾遇见它是因为我们缺乏感知它的眼光,那么平淡生活中寻找不到感动,会不会是我们不曾换个角度来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平淡呢?

我想讲一个曾经亲历的故事,我曾经为“中国好人”写过一个情境剧,再现了故事原型过往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一位母亲忙碌着晚餐,等待着她在外当兵多年的孩子回来团聚。这是每家每户日常生活里最寻常不过的场景,但是,我做了一个极为残忍的事情,我让观众提前知道了这位军人已经牺牲了,却让剧中的母亲依然蒙在鼓里,停留在等待归来的期盼之中。

就这样,这顿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吃上的团圆饭,在现场观众的内心里投下了一枚小小的石子儿。如果不是孩子回不来,我们还能被这份母爱感动吗?但事实上,这样的平淡需要我们换个角度来审视,也许你是在等待孩子回来吃饭的妈妈,也许你是被妈妈的电话催促得不耐烦的孩子。

感动不仅仅是外部世界在我们每人内心里的投下石子、激起波澜,更是让我们在“内化于心”的过程中,心生向往、胸怀悸动,它最终通过“外化于行”影响和带动我们身处的这个环境。

还是会有朋友认为,现在过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很难从现实的困境之中感知美好。我曾经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一幕,在一个老旧无物业的小区里,一对租住在由车库改建的出租房里的小夫妻,他们自己动手将塑料落水管改造了窗沿下的花槽,在春暖的树荫下用精致的摆盘支桌宴客……在艰难的生活面前,他们尽了他们自己最大的可能将他们感知到生活本味呈现在这方小小的蜗居里。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琐碎的美好有很多,可以是一餐饭、一束花、一场远足、一段爱恋、一缕温暖的阳光,一次知心的对谈、一幕人生之中的悲喜交集……而化平淡寻常为美感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叫“仪式感”的东西。那对小夫妻用“仪式感”将自己从“讨生活”中拯救出来,用心“过日子”的状态让人觉得感动。

这是他们的“外化于行”,而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我,我的“外化于行”就是记述下这样的场景,写成故事告诉周遭的人,即便是沦落在生活的微尘之中,也要尽一切可能在微尘里开出一朵花来。

生活因为冲突和矛盾而产生变数,进而有了精彩的可能,而我们每个人其实也是一个矛盾体,在维持生计和追逐梦想之间寻找某种平衡。作为一个业余写作者,我的正职需要我每天在菜市场的人间烟火里穿行,在我眼里并不会让创作冲动受到磨损,反而会让我拥有一个跳脱当下的视野来看待我所经历的一切,内外冲突造就的心绪波澜永远都是最好的灵感源泉。

在我的理解里,我们每个人来了到这人世间都带着自己的使命。而对于我而言,能够收存生活里每一个俯仰可拾的小细节,拥有随时可以敞开去感知这个世界细碎美好的能力,并且尽可能地将自己感知到的一切内化为自己向上的力量和影响感染身边环境的推动力,带着一份难得的庆幸和愉悦,走好人生这场单程的旅途。

那么对于你而言,什么是你来到这个人世间的使命?你会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告诉我们,你曾经感动过的那些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