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世间无新事,皆是旧文章
文图 / 左叔 作为70后,我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此后发生的苏联崩解、东欧巨变是有记忆的。尽管对此,我内心里残存着一丝“拒绝”。 这“拒绝”倒不是单纯地否定年岁的增长,而往事迢迢不可追,每个人困在具体而微的生活之中,对于并肩而行的“历史 ...
文图 / 左叔 作为70后,我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此后发生的苏联崩解、东欧巨变是有记忆的。尽管对此,我内心里残存着一丝“拒绝”。 这“拒绝”倒不是单纯地否定年岁的增长,而往事迢迢不可追,每个人困在具体而微的生活之中,对于并肩而行的“历史 ...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以意义。 —— 木心 文 / 左叔 鞠一把黄土,带遇难的亲人回家。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故事浮出水面。那些寻常的、朴素的、温柔的细节,极容易让人在阅读之后拥有强烈的代入感。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人们的心头, ...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瘟疫、一次地震、一次海啸、一个物种的灭绝,没有人把它当一回事,直到最后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流浪地球》 文 / 左叔 火山爆发的新闻出来之后,我还特意在地图软件上查了一下汤加具体的经纬度 ...
文 / 左叔 相较于演员表演、电脑动画这些元素的“成色”,《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出在剧本结构上。因为要“上价值”弘扬一些什么关系,所以不可避免在最大的戏剧张力和冲突“飞机返航迫降”之后,还有很长的一段剧情的需要推进,叙事结构略显“底 ...
第9号超强台风“利其马”挟带狂风暴雨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各地。在抗击风雨天灾的战斗中,各地民众众志成城的场景凝聚成“人定胜天”的向上力量。 8月11日9时许,《人民日报》新浪微博发布了一条苏州太仓年轻的消防员坐在仍有积水的路边就地“晚餐”的视频 ...
文图 / 左叔 每一天都是某个人的世界末日。时间像潮水般涨啊涨,当它涨到你眼睛的水平,你就淹死了。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看完整部电影,最喜欢的是剧本和配乐。 剧本最精妙的部分,我认为是时间线的安排。撤退部队的一周,支援民船的一天,空中 ...
文 / 左叔 在我看来,《萨利机长》剧本改编堪称是真实事件改编系列电影之中的典范,电影并没有从新闻事件最关键热点表现空难本身来铺陈整个故事,而是将整个戏剧的关键冲突放在了电影的前面。 在飞机迫降成功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获救后,既有各类媒体的 ...
当我在淄博颇有情调的“大红门酒店”酣睡一夜疲惫醒来时,看到了天津滨海新区爆炸的消息,第一反应是给在天津的同学发短信,她很快回了,平安。 但心情一直郁郁沉闷。 2002年大连5.7空难时我在港区的一间小网吧里,新闻里说接机大厅里听说飞机失事顿 ...
这几日想必大家的微博、微信朋友圈、手机新闻客户端已经被与天津相关的新闻信息淹没了,无论是前方传回来的新闻画面,还是民众通过自媒体形式发布出来的图文影像,都令人感到不寒而栗。人作为一个生物最基本的安全需要被动摇之后,内心里面涌动的必定是兔死狐 ...
因为在一些视频网站上看到了《不惧风暴》的前期宣传短片,于是决定花钱进影院去观影,看完之后在朋友圈里面感慨了一下,这部电影应该制作成3DiMAX的,结果下面的留言一水都是问这部电影好看不好看。电影好看不好看其实是很难用三言两句来做一个判断的, ...
不记得自己在评论哪一片电影时提及过,美国的灾难片总让人怀疑这个民族是不是集体得了被害幻想症,但看完《艾利之书》之后,忽然觉得这种思考也不失是对未来种种不确定的集体焦虑反应,对于现实而言也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力量。《艾利之书》是一部末世感强烈的灾 ...
孩童时背的第一首诗就是《清明时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只是,教会我背这首诗的那个人,早已远去... 这几天雨一直淅沥淅沥的下着,偶尔还夹杂着冰雹,广州这座城市在雨水的洗礼后,觉察出丝丝的凉爽和清 ...
其实偶尔遇到社会事件并不是自己不想发声,而是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自己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在躁动的洪流当中。青岛燃油管道爆炸事件中,四十多条鲜活的生命一夕消失,而当地的媒体的头版上不出意料地不着一文,仿佛这样的事情不曾发生过。当境外媒体种种置 ...
比起人类貌似强大、所向披靡的外表起来,脆弱的内心、敏感的情绪却又显得那么得不堪一击。作为灵长类生物,那种非比寻常的优越感,有时候会让人类陷于灭顶的境界,尤其在精神世界方面。当在人群中感觉到孤独的时候,寻求内心认同的对象往往就会投射到另一些生 ...
如果敢于正视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其实不难发现,每个人都会某些莫名的时候产生一种冲动,期待有一种力量能够让这一切在瞬间中止,该爱的、该恨的、该抱怨的、该漠视的都在瞬间做一个了断。在社会压力陡增的今时今日,这些人性最阴暗、最私我的部分已经不足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