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我个人在2015年比较期待的专辑,一方面是陈珊妮强烈的个人风格以及曾经操刀为他人做过的“华美嫁衣”,另一方面是这次与十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创作者的跨界,这十位之中大多数也都是文字工作者,我熟悉的包括导演身份的蔡明亮、编剧身份的鲍鲸鲸(曾经的豆瓣网红,编剧代表《失恋三十三天》)、作家身份的韩松落、七堇年,至于聂永真、欧阳应霁、个人意见,我也只是熟悉名字,对他们的来历身份却不了解。跨界是一场冒险,尤其是与风格强烈的创作者合作,很容易被旋律、编曲以及歌手自身的姿态给淹没掉。十一首歌听下来,谁被吞了其实是立现高下的。
[hermit auto="0" loop="0" unexpand="0"]album#:2100181232[/hermit]
专辑的前导宣传单曲是陈珊妮与林宥嘉合作的《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这是林宥嘉重回唱片圈的第一支作品,作为前导宣传既是唱片的主旨单曲,又给年轻的听众一些期待,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出发点。不仅如此,林宥嘉作为歌手,本身的气质与这首歌是吻合的。我已经不记得林宥嘉出道的首届《超级星光大道》的评审导师里是否有陈珊妮,但印象中有陈珊妮作为评审导师参与过那档选秀节目。这也不是他们第一次合作,在林宥嘉的第四张专辑《大小说家》当中的单曲《思凡》便有过合作,而在更早的2012年综艺节目当中林宥嘉便透露想要与陈珊妮合作的愿望。
虽然写过关于陈珊妮的专题,但我细细搜索过存档的文件却发现此前居然一直没有推荐过陈珊妮的任何专辑,我在思考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猜想还是有一些个人的因素在其中。专辑的概念性非常强,作品偏向灰暗玄妙与自己偏向于朴实民谣风的审美趣味不太一样,另一个方面还是为他人操刀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搜索“陈珊妮”关键词能够有不少与之相关的创作,但点缀了别人的专辑却不曾让我动心写过什么,这一点其实与黄韵玲有点相似,虽然有强烈的台前魅力,但更有偏向幕后的内敛风格。
这张专辑对于我个人而言还是偏晦涩了一些,前前后后也是趁着几天散步的时候,断断续续听完。后来,我有机会读到她为这张专辑的抹的几笔文字,谈及成长以及过往的一些经历,时代的变迁带给一个人观念的改变,自己固执与坚持以及放弃与纵容,我忽然也明白了那几首听不太明白的作品,在这个转眼便可以消散的数字化、碎片化的时代,一个需要静心听到的呐喊,也许当下是给你带来触动的,但也逃不过一个转头便忘的结局,而心空了,心满了,都不是问题。
表演者: 陈珊妮
流派: 流行
专辑类型: 专辑
介质: CD
发行时间: 2015-09-21
出版者: 和气音乐
唱片数: 2
条型码: 4712931520729
文案:2015陈珊妮全新创作专辑
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
陈珊妮全制作/作曲/编曲 + 10位创作人跨界填词
骆以军 x 鲍鲸鲸 x 蔡明亮 x 丁丁张 x 聂永真
个人意见 x 韩松落 x 七堇年 x 鲸向海 x 欧阳应霁那些安静优雅的影响力, 经常来自最单纯的喜欢
一首诗, 一个封面, 一部电影, 一碗面, 改变一个人的世界。我们终究会习惯的, 网络世界清晰载明那些一去不返的时间, 极恶的文字啊, 都会被遗忘在时间的缝隙里。我们会在温暖的假想中重读记忆里的书, 再适切的安排自己流连于某种心动。
是聪慧和刻薄的人一下子变多了? 还是那种极傻的浪漫变少了?
还是我们始终离不开标准答案?以前学速读, 尽可能看得快一点多一些, 现在却老是执着于旧书里的几行字, 就是非得找出来, 在心里大声重复读个畅快。就是很怀念那些短短的, 诗一般的文字。那些自以为是高傲自负和断章取义, 全都兴高采烈的和麦田捕手一样被印成书, 被我无所谓的摆在一起, 如此靠近。
现在每天上网阅读, 大量文字常伴随着压迫与孤独感。17岁困扰我的存在主义,今晚随机出现的笑话与音乐, 都像热天午后错身的乘客们,带着酸味与汗渍下车离开,杀掉丢进垃圾桶清空,没什么胜过爱情需要被察觉。所有曲子在某个寒冷冬天的两个星期内,莫名其妙的写好了,也想过不假思索一口气写完歌词。总之就和多年来持续删除的书稿一样,当那些疗愈自己的小心翼翼,换个角度显得一点也不要紧…
于是我找了一些喜欢的人,我想知道文字和音乐还有什么秘密,我想知道那些特殊的心灵藏着什么重要的事,就这么做着音乐的人生太渺小浅薄了,我只是想知道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