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食慢味:原味觉醒

越是食材精简越是考验执厨人的手艺,越是清淡寡味越是觉出食物的本真,这一点大概便是与佛家的哲学思维是统一的整体。就生活经验来说,其实好吃的大概还真的在寺庙,在南京读书的时候,大家以能去鸡鸣寺吃一碗汤面为傲,而那碗汤面的味道大概也是平生里最是回甘的口感。生平第一次吃到的全素餐是在上海的一间叫“枣子树”的馆子,取了“早吃素”的谐音,也借着那一餐认识了一些在人生历程里在值得珍重的朋友。僧人的饮食生活经验最终变成了这一本书,这也是最近看到一系列台版引进发行的书籍的一本,而这一本连书的封面和装帧都没有改变过,只是下面的出版社换了一个名字而已。

日据时期,东洋的饮食文化进入了台湾,同为岛居生活,故而在饮食结构和食材来源上还是有诸多相似的,而东洋文化对于台湾的影响也远非饮食这一项,铁路文化、建筑风格,就连女性时尚和妆容设计都有相接近的地方。这本书里面散落的内容,既有一些精进料理的具体做法,也有对于其他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写的是食物、口感、味道,但聊的最多的还是人生、取舍等等。书中有一篇章谈及欧洲人的饮食,说到那种非有机菜蔬虽然在外形上保持了艳丽、新鲜的质感,但实质上却是味同嚼蜡的。究其原因,多半是太快了。

在我们寻常的生活经验之中,貌似生长周期慢的食物口感更为精彩一些,比如东北的大米,生长周期慢,一年一熟,特别的香;而海南三季稻口感就远不及东北大米,若是做了粥,“柴”得不行。宗哲和尚在书名里面放了一个“慢”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生活节奏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通迅手段发展而越来越快的,还刻是当年电影《手机》里面葛优的那一句感慨,手机把人拉得更近了,无论在哪里一下子便找到了。如今手机里又钻进了一个互联网,每个依附在这个网络当中的人彼此的虚拟的贴近感和现实的疏离感其实这个社会最大的失衡点。

这个社会很多时候都在刻意地强调慢,如慢时间网站、慢书房咖啡馆,这些街头的或者网络上倡导的生活方式其实从某个侧面证实了这个慢字如果做到,确是一个难事。我们被很多东西催逼着,没有办法慢下来,不要说有人愿意花心思去做精致的一餐,估计连慢慢的咀嚼,要舌头识辨那些味道的时间都没有了,那么多早餐在公共交通工具里解决一餐的人们,其实也不会吃得出今天的鸡蛋灌饼里哪一味食材是有机的。

禅食慢味

作者: [日]藤井宗哲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宗哲和尚的精进料理
译者: 刘雅婷
出版年: 2014-1
页数: 224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1731931
书籍简介:
宗哲和尚以自身的禅僧日常生活,以及曾为云水僧的饮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说故事般亲切的语调,抒情的文字,在本书中娓娓诉说一道道他认为是天地恩赐的精进料理。不但呈现对于精进料理的切身经验与深刻体悟,也在充满禅味的饮食料理中,展现敬天惜物的精神,更充分展现了慢食的新时代生活味与风格。书中特别推荐了加料乌冬面、香菇排餐、白兰地煮黑豆、纳豆咸稀饭、核桃豆腐、宗哲流的一口鸡排等17道精进料理,食材易得、做法简单,让人享受到食材本身最自然、最丰富的绝妙好滋味。
作者介绍:
藤井宗哲 1941年出生于大阪。京都佛教大学退休后,曾在埼玉县临济宗平林寺、和歌山县兴国寺、鎌仓建长寺等道场修行,担任典座(大厨职)十余年,也曾担任《古典落语》《三游亭圆朝全集》编辑。现为鎌仓“不识庵”住持。他认为,饮食也是传递佛法的一种方式,因而开设“禅味会”精进料理烹饪教室。著有《花柳风俗语辞典》《食即心》《精进料理辞典》《宗哲和尚的精进料理》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