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苍老的心,如此一点点磨出茧子来

文图 / 左叔

气温骤降,下下周早起时的最低温度就要降至个位数了。于是整个周末,都在做收纳的事情。

将御寒的衣物、被褥从储物间里翻出来,再将过季的衣衫、床品等织物,洗晒干净、收纳整理好,一箱一箱地放回去。都是细碎且耗时的琐事,一整天下来都是忙忙碌碌的,结果也不过是“一切如初”的样子。

居家生活的消磨感,很多时候正在于此吧。忙忙碌碌的,没闲着,但也没有做成什么。

阳上台整理植物的事情,计划留给了下周。酷热一夏,空盆徒增。尤其是养了好几年,连续复花状态不错的植物,今年夏天也没有逃得过,只是浇水上一个“不当心”,就撒手不见了。

接下来就是个位数的低温,这些年陆续入手的热带植物还是需要搬进室内来,补光灯、定时器、置物架等“科技与狠活”又要陆续从地下室里挪上来。修剪、翻盆,也是一个极度耗时的工作。

这点活,也是细致活。通常会铺好地垫“直管造”,“造”完再仔细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网之鱼,反复确认没有遗漏后,再一并收拾。生怕自己以为做完了,回头一看还有一些小零碎要收拾,再要重头来,那就要深吸“一口气”,才能一个“猛子”扎下去。

除此之外,更大的工作量在“断舍离”上。一件“户外风”灰粉格子的长袖衬衫,穿了可能有十年不止。今夏,不知道在几时磨毛了领圈。收纳时,拎在手上,犹豫要不要扔。棉织物,洗到最后,会呈现出极度柔软的触感,像天长日久里相处久了的人。因为知道会是舒服的,是久处不厌的,于是便会生出不舍来。

这一年里读过的书,在过道的置物架上,垒成了一个高高的垛。状况不太乐观。一楼、二楼的书架,前两年就已经塞满,以扔的方式“出清”了一部分觉得没有必要再留的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富余的空间。除了控制购物欲,告诫自己不要囤之外,这些书的另一个出处便是送人。

社科类的书籍,还是容易寻得去处,工作圈里有位校友,一直以来是读这一类的,尤其是江南文化、史哲社科之类的。每回在办公室里遇见,都会随手塞给他一两本,读过觉得不错,与他的兴趣归集相关的。其他杂书,就略微有些难。若不是真心要看,送出去也是别人的负担。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人到中年,告别近乎常态。与一本书、与一件衫、与一朵花、与一个人……一颗苍老的心,大概便是如此一点一点地磨出茧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