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途秋恨

乔布斯辞世的消息一公布,昨天还在骂IPhone4S“换汤不换药”那一拔人迅速变成了尽心缅怀的“果粉”。其实对于他的辞世我是无感的,只是对那些奉之为神的一部分人有感同身受的伤怀。你我活着时间越久越多地看到这样的状况。张爱玲在美国殁后数日才被发现,听了黄舒骏的《改变1995》才知道这个消息,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一直是印象深刻的。此后那些活在银幕上、活在唱片里面的名字也一一作了古,伤春悲秋再所难免。

其实最近一直困在一些傻问题当中,是放弃掉当下的一切,分配更多的时候给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是在有一定的年纪,一定积累的基础上,求安求稳不去折腾。去年的夏天的时候,大学同窗做了十年的夜班日报编辑,每天工作至凌晨一两点,最终死于肺癌,抛下妻儿老小。当年读书便是一个要强的人,没有想到走得如此的早。兔死狐悲,唇亡齿寒,偶尔想想人生不过这几十年,图个穷快活还是落得一个活受累,还真是一个两难,想来乔布斯和张爱玲的最后岁月终归还是洒脱的。

少时的冲动和勇气越来越少,活得越久越容易,遇见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是遇见的机缘,只有机缘才能成全,如果不能成全,遇见了也只是遇见了,只剩下四目相对,无语而已。人生最具挑战的事情便是故地重游,那一日是晴空万里还是细雨纷飞,即便是立在今时今日还是能感受到空气湿度,人情的冷暖的。人无冲动与勇气,靠什么撑着以后的岁月,责任?还是依着生活本身的惯性随波逐流?

其实并不害怕人生当中的迷思,也不害怕过于现实的想法。现在想来,自己认定的还是当年的过于理想化的设定,花最少的精力来应付生计并取得所需,花最多的精力给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成全自己的贪恋。于是每个梦里面都有一间小小的店面,不关生计,只贩梦想,安逸逃脱在生计之外,不必应付酒精、应酬和没完没了的会议。佩服那些经历岁月之后,淡定自若的神情,在甘苦中窥见一道彩虹。

过完人生的第33个生日,离自己设定的提前退休年纪又进了一步,听进去了一些劝慰,也看到了一些不可能改变的现实。值得庆幸的事情,是前面的光阴虽有挥霍但还不算是虚度,至少还有三不五时地自省与自警,活得不是那么愚钝和不开化。说实话,30岁前后生出的惊惶感,其实一直都不曾远离,相信那是自我加压的方式,但常常也会令人不开心。是不是人生到了知天命之时会好一些,而当下的这一切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人走了,总归要留下一些东西,物质的或者精神的。乔布斯走了,苹果公司还在,创新的意识和营销的策略还在延续,至少接下来的十来年时候不会走样太多。张爱玲走了,落地麦子还没有死,张派的传人还在写那些时代的苍凉与人情的冷暖。再不济的,还有后生晚辈,还有基因在流转。在网络的前一个十年,留下了这本小册子,后十年呢,总归要留下一点什么,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