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半瓶水”想要激起的浪

真正的爱,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

文 / 左叔

总体来说,从小到大我的个性都比较“宅”,今年春节“留下来过年”也都是“闭门读书”的状态,整个假期都没有出过家门。然而这样的状态,也有被打破的可能。

我一直记得小时候刚学会骑自行车那会儿,整个人恨不得就直接长在自行车上。只要爸妈“手一松”,我就想溜出去骑一会儿自行车。它“迅速”拓展了一个孩子可以抵达的生活半径,仿佛凭空获得了一份可以挖掘宝藏的地图一般。

可是,真正等到需要每天骑自行车上下学的阶段,尤其是读中学的时候,家距离学校比较远,每天要蹬两个来回,遇上刮风下雨、天寒地冻的时节,对于骑自行车的热情就彻底地消解了。我又回归到假期里邻居听不见动静的“宅”。

大概,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慢慢清楚了有一些事情,注定了有“好玩”以及“玩好”的些微区别。只为兴致,再难的事情也有乐趣,如果转而为了生存或者承载某种目标、价值、意义的追求,原来特别有趣的部分就会消失。

这些年,为了“好玩”,我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学习如何搭建服务器、架设一个网站、将网页美工修改成自己喜欢的风格。再比如做网络广播节目、写小说、写诗、写散文、拍照片、修图、做PPT、画彩铅、画水粉、养植物、养猫狗、养鱼、登台表演朗诵、做演讲、开授一些课程、参与一些短剧的表演,创作剧本、写舞台脚本等等。

所有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我们天生就会的,都是兴趣引导着我们往前走。在“无师自通”的状态下,慢慢摸到了“门沿儿”,会有非常强烈的自我获得感。然而,跟骑自行车一样,我在“无师自通”的状态里始终停留在“好玩”的阶段,并没有办法将它继续升阶到“玩好”。可以说,在每个方向上,都差“临门一脚”,不,也许是“好几脚”。

这些年,也有人会给我一些批评、指正和鼓励,希望我能够在某件事情上再精进一步,把它们“玩好”。我也知道这些人的初衷都是好的,对于我而言也是有积极意义的。然而,我心里还是有“畏难”情绪,这个“难”不在于向上攀登,而在于转换了追求的“方向”。

就像小时候喜欢骑自行车,根本就不是为了能够更“快速”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获得比走路更加广阔一些、便捷一些的“自由”。这中间的些微差别,才是我真正顾忌的。当然,我也知道我永远无法练就可以骑着自行车玩杂耍的技能,这也不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知道点皮毛,但并不精通,也没有将它转化成能够为自己“赋能”的生存本领,但这并不影响在这些“浅薄”里收获愉悦感。看到一张喜欢的照片,找来速写本用中性笔将它“画”下来,又找来彩铅为它补上阴影氛围,然后尝试着将它裁剪至视觉“平衡”的状态装进相框,拍照发在社交平台上“装一会儿”。

“满瓶不动,半瓶晃荡”,这句话大概就是取笑我这样的吧。不过,我觉得这样“晃荡”的状态也挺好的,因为懂得不多,所以也没有敬畏和顾忌,敢于下手,乐于尝试、爱于显摆……虽是一瓶“死水”也要激出“活水”般的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