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静静地闭嘴不好吗?为什么要乘风破浪什么都讲?

文 / 左叔 & 图 / 轩轩

看了《乘风破浪的姐姐》之后,我有意识到自己“最近”有一些问题,那就是各种“意见”有点多。可能在和别人相处过程中,大家看我应该和看“雨绮”、“圣依”这类“事妈”一样吧。

其次上一次“网络文化节”的时候,就有老师在提醒我有“导演”思维,各种“操碎了心”。可是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啊,内心里总觉得:前面准备阶段把话说透了,再怎么尴尬都不要紧,总比把人晾在台上强。

再比如前不久拍“小记者”的小片,我拿到“台本”后也是一通意见,觉得这样不行、哪样不行。现场已经在排了,只有我一个人是“不情不愿”的状态,逼着小姑娘现场改词,一副“难搞”的样子。事后我虽有反醒应该提前早早沟通,最终还是为自己能够“避雷”而沾沾自喜。

今天早上和一个朋友交流一项活动的感受。最终,她说自己也挺双标的,作为选手遇到领导摊派给自己的事情,就想着随便弄弄糊过去算了;等到作为评委坐在台下,却希望看到台上表演的人,眼睛里有“观众”,嘴巴里有“自己”。

这句话,加上前几天和几位朋友交流后的反思,再加上《乘风破浪的姐姐》的一些观感,其实有点醒我。我有认真反思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状态,为什么会对很多事情怀抱意见,为什么不像以前一样能忍住不讲。

可能还是自我要求的关系,希望任何出手的事情,不是随便应付一下了事,希望它能够有一个好的呈现和结果。以前不讲,是底气不足,不是前面有人,就是身后有人,太多话不能讲,因为讲了会连累身边人。

现在反正是自己一个人,讲了之后的伤害只有自己,反而胆大起来。当然,自己愿意讲出来,也是站在所谓的“制高点”上的,觉得自己的初衷是希望事情能够圆满,但基本上没有考虑到主办方的感受和需求。很多时候,他们只要一个“数字”,只要几张好看的“照片”而已。

与人合作,我喜欢把丑话说在前面;看人创业,我也喜欢把不那么“吉利”的前景讲得那么“难听”。在“泼冷水”这一领域,我最近几年还真是“炉火纯青”。想来我身边的朋友,应该也是忍我蛮久了。

我无料准确预知接下来我会怎样,应该还会讲吧,但应该会委婉一些,不那么激动,也不那么往心里去。我觉得有些东西是骨子里面的,很难改的。与自己不相关的,可以管它去死;但凡与自己沾了边,就很难不讲。

这些事情的深层次根源,应该还是我的时间焦虑吧。希望在有限时间里,自己的产出是有价值的,不是被凑人头、堆数字、拼业绩用的。这也在提醒我,要懂得适时地拒绝一些邀约,自己精力和负荷已经过了可以“全面开花”的阶段。做一件事情成一件事情,像一件事情,才是现如今我这个年龄阶段应该去用心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