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届金马奖:电影是拍给谁看的?

如何介定一个好的作品,是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但对于一个电影奖项而言,却需要排除众议,给公众一个非此即彼的答案,所以任何一个奖项都有可能受到是否公正的质疑。在外届普遍诟病本届金马奖在力捧台湾本土电影的时候,我倒是看到了,金马奖纠结在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的两难选择当中。在47届金马奖的获奖名单当中,在票房上有所建树的大概是《唐山大地震》、《艋舺》、《十月围城》,而《透析》、《春风沉醉的晚上》以及《当爱来的时候》在票房和公众知晓度上必定落后许多。电影是一项大众艺术,是拍给观众看,还是拍给评审看,每个从业者似乎都有自己的答案,但47届金马奖还是更多地选择了后者。

其实电影这个产业圈大抵与自然生态圈相似,需要在两极之间保持尽可能的平衡。既要有商业片,又要有文艺片,这便如同大自然既需要有食肉动物,也需要食草动物。商业片可以在稳定市场、保证产业循环的资金基础,而文艺片可以凝聚人心,放大感动,引发深思,提升行业的内在吸引力。如果只剩下单纯的一种,对于整个产业都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海角七号》之前,台湾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商业成功的作品,但确有不少在国际影展获奖的作品,整个行业低迷之气让很多电影人跨海内地发展。但在《海角七号》之后,我们并没有看到示范效应带来的全行业的复兴,从金马奖的奖项主导来看,文艺片仍然占据了台湾本土电影行业的主流,仿佛被惯性作用了一般。

与上一年的《不能没有你》相似,《艋舺》是今年台湾最具横扫之势的电影,苦于上映电影与金马档期的关系,冷落了一年才参加评奖,风头当然不能与正在档期的《当爱来的时候》相比。作为本年度金马获奖影片当中唯一被我关注到的电影,我曾经在《艋舺:细节芜杂·青春残酷》当中对电影进行了解析,同时也对阮经天的演技写了很多溢美之辞。此次金马影帝爆冷给了阮经天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但我隐隐觉得奖项平衡的作用导致这样的结果。无论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还是对于其他参演的肯定,于阮经天而言这一只金马来得太早了一些,倒不是担心他年轻气盛,走了极端,只是觉得如果一直如此这样的用功,他日后发展的成绩对于金马必定会觉得给得太早,如果想再作肯定,大概会有一点点力不从心。相信跨下金马,阮经天日后转战大银幕的机会会更多。

相信这一届的金马与上一届金马在收视方面应该没有多少差别,正如小S开场致歉所言,前期典礼的曝光量让“大小恋”抢了个光光,尽管两岸三地的明星阵容称得上豪华,但这年头真正买账的观众有多少不得而知。尽管这一届金马的收视全靠小S周边的话题点在苦撑着,但相信不少观众已经厌倦了这些套路。小S与蓝正龙,小S与曾宝仪,小S与林志玲,小S与各类型男以及没有吃过的豆腐,小S与各大导演以及没有开得尽兴的玩笑,如同一集加长放大版的《康熙来了》一般。印象深刻的瞬间有李安、张艾嘉颁徐立功终身成就奖的片断,至于吕丽萍致谢上帝以及徐帆过重的妆,都被无视了。

在线视频由土豆网提供

完全获奖名单
最佳剧情片 《当爱来的时候》
最佳导演 钟孟宏《第四张画》
最佳男主角 阮经天《艋舺》
最佳女主角 吕丽萍《玩酷青春》
最佳男配角 吴朋奉《父后七日》
最佳女配角 郝蕾《第四张画》
最佳新导演 何蔚庭《台北星期天》
最佳新演员 李千娜《茱丽叶》
最佳原著剧本 高山、刘杰《透析》
最佳改编剧本 刘梓洁《父后七日》
最佳视觉效果 南相宇、李庸基《狄仁杰》
最佳美术设计 彭维民《当爱来的时候》
最佳造型设计 吴里璐《十月围城》
最佳动作设计 洪金宝《叶问2》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佩曼-雅兹达尼尔《春风沉醉的夜晚》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雷光夏《第36个故事》
最佳剪辑 FlorenceBresson、曾剑《春风沉醉的夜晚》
最佳音效 杜笃之《艋舺》
最佳摄影 张展《当爱来的时候》
最佳创作短片 《马嘎巴海》
最佳纪录片 苏哲贤《街舞狂潮》
最佳动画长片 空缺
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 《当爱来的时候》
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第四张画》
年度台湾杰出电影 《第四张画》
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 李烈《艋舺》
终身成就奖 徐立功
特别贡献奖 孙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