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可能是此前工作有涉及到HR的事项,所以到了岁末总是习惯性地关心一下校园招聘和职场跳槽的动向。看完之后,我就觉得真是应验了那句“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读书那会儿大热的新闻传播等专业,因为分数线高,常常投报无门;“三十年河西”,如今明明是媒体越来越发达了,但此类专业却遇了冷,就业压力反而增大了不少。
其实这几年传统传媒行业的整体收入情况,我从周边的朋友生活状态可以明确感知到一丝寒冬的意味儿。原先解决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报业纸媒正处于行业整体下行的状态之中,这一年间不断有纸媒关张的传闻,即便是没有关张的报章,如果没有雄厚的财政资金支撑怕是也走不了多远。虽然很多纸媒都在运作新媒体,但却受限于体制传统和固有思维,与网媒根本就不在一个跑道上,所以自始至终都没有做出大文章来。
纸媒的日子不好过,广电的日子其实也过得很难。有消费潜力的人群被网络视频平台、手机观看模式陆续瓜分去了,固守电视阵地的只能是消能力较弱的退休人群。上星卫视可能在广告市场上还能占据些份额,但二三线城市频道的日子就过得很难。开机率不足、收视率低下、本土化接地气的举措试了一通,仍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收入水准的下降同样也是逼着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纷纷离职。
如果将这一切归结于网媒的冲击,似乎网媒必定会成为最大的赢家,但事实上网媒也在叫苦。热钱的涌入让这个行业处在一个物竞天择的激烈环境之中,手机应用技术发展、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也在推动它本身的自我革新。受众细分越来越明确、广告收益前景仍在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行业通行规范,在维持生计上很多都要仰仗风险投资的不断介入。一旦营利模式受到冲击或者营利可能变小,导致资金链断了,这一间网媒也就关张了。
而在解决就业这个问题上,网媒生存机制的高效率,也让它们不可能与传统媒体一样,拥有漫长的新人培养机制,他们需要的是“今天到岗明天就能干活”的老手。这样一来,适应网媒需求的只能是原先纸媒和广电分流出来的人员。这两个行业多半都有体制背景,分流出去的人群多半原本就在体制之外,体制外流动性大的野生锻炼了他们的谋生能力和应变效率,他们转战网媒圈同样也挤压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我就这个话题与几位传统媒体行业的朋友闲聊过几句,大家多半也在抱怨收入水准的下降。有人给我列举了某卫视集团下的省级有线频道,部分岗位的收入月薪已经低到超乎我的想像了,已经不是一年也挣不出半个卫生间来的标准,怕是连糊口也要陷入啃老的危机之中了。
我当时也不知道深浅地说了一句,这个收入还不及端盘子的。我说此话的绝无冒犯餐厅服务员这个行业的本意,我只是觉得当人处在这样环境之中,必定要引发“穷则思变”的求生本能。对方反问我,让记者摄像去端盘子,这怎么可能?先不说拉不拉得下这张脸面,就算是为了糊口,放下来本来的技能,这多年的教育和培训不都空付了么?
他们思虑的两个问题的确也有道理,脸面与身段不仅仅是传媒人的痛处,也是混在体制所有人的劣根。我们一旦占据了“既得利益”的优势,便很难再有动力去完成自我成长,不断丰富和延展自己的技能,成长为职场之中富有竞争力的那一类人。也许我的比喻不太恰当,但我一直觉得这样的情况类似圈养的野生动物就此丧失了生存本能。
其实这几年的就业市场,一直有这样的耳语传说,比如砌砖墙的瓦工可以技术移民海外、比如装修师傅的月收入早已远超办公室的小白领等等……一些传统低端的劳务密集行业的收入水准在大幅上涨,这也让“读书无用论”一度回潮。事实如何呢?
我身边有做餐饮的朋友,她曾经跟我抱怨请人之难,不仅要包两餐和住宿,她所开列的底薪数也是高于部分传媒行业岗位收入的。即便这样,她也常常是好员工难求。上半年,我有机会采访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负责人也跟我讲过类似的话。他们一直都在用优厚的福利待遇保持领班以上中层管理人员的流动率,从而来维持和提升整个餐厅的服务水准。
我知道很多人不去“端盘子”,既有脸面和身段的顾虑,同时还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思量。抛去体制机制、行业发展等因素,职场的不稳定很大程度与自己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相关,低技术含量的、缺乏专业性的岗位,相较之下的确是比较容易被取代的。早年很多有海外留学的多半有涮盘子的经历,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发挥了糊口的功效,但却是极不稳定的;也只有那些口语问题解决得比较好,解决工作签证问题的才有机会混到前台端盘子、挣小费。
事实证明,端盘子的经历并不影响这些“海归们”将来成为什么,而“端盘子”也只是他们在那个当下的权宜之计,很多欧美人在学生时期都有这样的工作经历。对于想做事情的人来说,走再多的弯路也是奔着目标去的,但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好生存问题,并在生存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行深耕成为领班或者换跑道去当某间科技创业公司的CEO。
从古至今,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都有追寻体制内生存机会的诉求,否则也不会有“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一句流传下来。但时代在变,社会分工再也发展,有些固有的东西已经被打破了,逼着我们必需正面现实的残酷。
我始终觉得以一技之长糊口,根本不需要我们放下身段和面子,而做自己力所能及或者是自己钟意的事情,是激赏和成全自我实现的举动。这一切,与丢不丢人没有半点关系;这一切,只与我们是否正视当下处境和客观自审相关。相较之下,无视变革或者自视甚高被人生际遇逼在死角,也许比较丢人一些。
低技术含量,随时可被人取代!
2016-11-25 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