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湖

不死的湖

文 / 苏小旗

看一本读得进的书,就好像在下过一场清净的雨的午后,或在秋末时分开着门窗的夜晚,与作者在絮絮地说着话。

这场交谈并没有固定的主题,语言自会把彼此的思想清淡而有些弯曲地呈现,频率相近的人,这样会觉得毫无压力。

我是一个对阅读很挑剔的人,这就像找到一个谈得来的人很难得一样。而所谓的“谈得来”,并不是一味保持亢奋地滔滔不绝,是节奏舒缓,精神松弛,眼中所见都可以成为话题,更可以自做自事长时间不对话而不会觉得尴尬。

这样时光会过的很快,也会令人觉得十分珍贵。

而这样的阅读,又十分有分量。就像大学夜读《项羽本纪》后,现在依然会想起项羽重瞳熠熠的神勇面孔;就像读《活着》读到泪如雨下后,直到今天,都会时时想起家珍为福贵做的碗底各埋了一块肉的四个菜。

后来读鲍尔吉·原野,读李娟,都是非常愉悦而享受的事,而这种愉悦和享受表现在——读完几篇,我就会停住,舍不得再往下读,而是总要慢慢回顾,仿佛生怕因粗心而遗落了小小美好一样,总是不惜时间的愿意回头重新来过一遍,直到那些感受到的美好完全融入自己,成为我的一部分。

而这种不经常并且挑剔的阅读方式,带给我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不会受到其他写作者的影响,偶尔通过阅读择取的可以延展自我的内容,使得我的文章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个人风格。

最近我阅读了庆山《得未曾有》的第一部分:拾花酿春。

说的是一个叫刘汉林的人,净心于烹饪,永远坚持用最简单新鲜的食材,做最原汁原味的菜。他在杭州偏远的村庄找了房子,跟妻子住着,画画,酿酒,后来建成了庭院,取名“醉庐”。

醉庐不对外营业,只接受预约。只不过人都难免为生活奔波,他长期辗转于南通和海南两地,醉庐已经处于关闭的状态。

而刘汉林的愿望,“是有一点养老的钱,有一个地方,可以做一个长久的园子。”

书中说,刘汉林的庭院坐落的村庄,有山,有茶田,有水库,有古梅。而他自己的庭院里,有桂花树,梨树,腊梅树,枫树,竹子,芦苇,菖蒲,他也有自己的酒库。

虽然醉庐已经关闭,但只要刘汉林在,晚上还是会有许多朋友驱车而来,刘汉林下厨做菜,大家酒兴酣然,场面热闹奔放,直到兴致尽得透彻才会离开。

看完这部分我便合了书。暂时我还没有走入书中第二个人生活状态的心神。

而这篇“拾花酿春”,让我觉得是那么熟悉。园子,植物,花,酒,做菜,朋友们,酒兴,我脑海里一直对应着两个词:“葡提记”和老武。

回过头想,我与老武之间也有许多对话,但我有点懊悔的是谈话的时候没能想起用录音笔这个东西。因为老武说话语速太快,而他讲述的故事又太多。

一直读我文章的读者会知道,“葡提记”是老武的葡萄园,因为毗邻悟空寺,又因为种的是葡萄和提子,因此谐音“菩提”而取名“葡提记”。

悟空寺里为什么没有孙悟空呢?我问。

谁说叫悟空的就一定姓孙呢?老武回答我。

去年这个时候,在我致力自己的公众号,而停止为“今夜无雨”供稿后,“今夜无雨”的主人桑梓雨开始推送老武的文章。我是从第二篇《宋月娥》读起的,而七八年来一直为其他朋友所津津乐道的,也正是这篇《宋月娥》,以致于每个去“葡提记”的人总是有着去宋月娥的坟墓看一看的愿望。

在基本读完“葡提记”系列后,我第一次去了老武的园子。

那次人不算多,也不少,因为是冬天,所以园子里荒芜,但正因为园子的荒芜,当夕阳西落时,才可以清晰的看到夕阳的余晖洒在悟空寺顶檐的样子,淡金色与庙宇屋檐的好看弧度,总是很相称。

我忘记那天晚上自己喝了多少酒,只记得屋子里很热闹,园子里很静,而冬夜清冽的空气,是最好的醒酒利器。

第二日上午,大家各自散去,回归到喧嚣繁忙的尘世中了。

对于这些人来说,老武和他的“葡提记”,已然成为了一种世外桃源的象征,在最接地气的热闹中将自己从尘世中剥离,像久久盘旋于田野上空的大鸟,偶尔留下尖厉而空荡的叫声。

来到这个园子里的每个人,都有秘密,他们带着秘密而来,又带着秘密离去。而相聚举杯时,每个人又是十分真实,真实的是那些被老武自己酿的白兰地淬取出来的心灵与思想。

老武的签名档是:与飞禽相比,走兽的生活才显得脚踏实地一些。

年轻时的老武北下东北,南上广州,搞过摄影,开过饭店,而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这个高大魁梧的男人会在墙上手绘温柔的花朵,也曾经做过刺绣。

他在人生最低谷时来到园子里,从葡提记建房开始,餐风宿露,他的文章全部写于那个时期。

靠天吃饭的方式劳苦而收微薄,而老武又是那么不愿意被种植葡萄的行规所束缚,因此他需要外出工作。他并不是农民,但他更甘心做一个农民。

你这大半辈子就是在作,我说。

我不是作,老武回答我,而是癫狂。

将来你不工作了,干嘛呢?我问。

回到我的园子里呀,他说,侍弄园子,我喜欢呆在园子里,瞎折腾,一会把这树挪到这里,一会又挪到那里,这样我心里觉得舒服。

因为他不喜欢冬天里园子的荒芜,今年年初,他在园子周加种上了竹子和玫瑰,种了无花果和布福娜。

他曾形容九个月的等待后结出的第一颗无花果为“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他把园子里的花和果子叫作“孩子”,他说这些“孩子们略施粉黛,代表着待嫁的心情,而十五天之后的成熟,将是你们盛大的婚礼”。

园子里花开的时候,他凝视花,结出果实的时候,他凝视果实。

然而正如他所说,他是癫狂的,是不按葡萄种植业的行规来办事的。每年五月份,他必须在他母亲来到园子里之前疯狂地疏果,每串葡萄只留下四分之一的果子,而之所以这项工作必须在母亲来之完成,是因为老人对于青涩密集的果子总是舍不得的。

我的葡萄是自由的葡萄,他说,因为每颗果子都有了足够的生长空间。

但实际上也正因为此,“葡提记”葡萄的产量要大大低于其他果农,再加之老武对膨大剂与农药化肥使用的挑剔,使得他的葡萄看上去并没有水果摊上的葡萄看上去美观,但是我的葡萄摘下来是就可以吃的,不需要清洗,他说。

有一次老武在电话里向我描述,他的葡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当汁水在你舌尖绽开后,你感受到的是自由和幸福的味道,这是由自然的阳光和足够的生长空间带来的,因此你吃到的每一颗,都是幸福的葡萄。

每当葡萄的收获季到来,则是老武一家人最辛苦的时候。为了保证送出的每一串葡萄都是新鲜的,他们往往在清晨四五点起床,剪葡萄,装箱,再开车送出。

这样难道不会太辛苦吗?我说。

辛苦呀啊,老武说,有时候开车送葡萄实在困的不行,我就会把车停在路边,趴在方向盘上睡个十分钟,然后继续上路。

这并不是一个贪图安逸舒服的人,譬如他最不喜欢坐沙发,“因为那东西会让人显得过于慵懒,坐就必须坐椅子,这样才会端正,而不是像一摊泥一样陷在沙发里。”

因此他总是好像不知疲倦似的,每次朋友们成群来到葡提记聚会,前一秒你还见老武在园子里满脚泥的干活,后一秒他已经换上干净的鞋,在厨房里忙起来了。

我曾见过他在厨房里一个人利落而有条理地清洗食材,再有条不紊地一一入锅,火候恰好,时间恰好,而每一次大家已经围桌坐好后,他总是最后一个落座的。

这时无疑就是大家最自在的时刻了,因为老武与“葡提记”的传说,因此也吸引了各色各样的人来到园子里,我曾见过的,就有企业里的高层,书法家,妇产科教授,当然更多的,是离别后就融散在社会里辨认不出来的普通人。

通常大家喝的,是老武家自己酿的葡萄酒,和白兰地,喝到一半时,大家嗓门变大,谈兴变浓,而再喝下去,则已然完全达到了一种忘我忘他的状态,于是有人开始在酒桌上睡觉,有人开始唱歌,有人开始谈论没有主题的话题,有人开始写书法字,有人开始呕吐,而老武则是一支又一支地抽烟,轻尔易举地接住所有话题。

此时往往夜色已晚,也会有人偷偷溜到园子里,看那只被拴着的狗,也许会见到那只肥胖的猫,当然更多的,是看着静寂的园子,那些无声的果实,草木,和园子上空的已经辨不出蓝色的天。

因为考虑到生存的缘故,去年和今年,老武已经砍掉了不少葡萄树。

我喜欢冬天里园子里也有绿色,他说。那你打算种什么呢?我问。桔子,老武说,桔子树在冬天也是绿的。但是桔子太便宜了啊,我说。是的,他说,但我的桔子不一样,因为是老武种的桔子。

种什么,这对我们这些“葡提记”的酒客来说,其实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园子里,每个人能够带着日常繁碌生活中仿佛被淹没的孤独,来碰撞另一些孤独,于是每一个酒意酣然的夜晚,就成了盛大孤独的狂欢。

他们管我叫“不死的湖”,老武说,每当所有人认为我已经跌到人生的谷低,我总是会奇迹般地站起来,不死的湖,是有把自己浮起来的巨大能力的。老武睁着他那双总像是睁不开的醉眼,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老武的文字是有着迷人的阴柔的气息的,稳稳叙述,毫无波澜,他的文章毫无疑问是备受所有朋友推崇的,有很多人写了文章来称赞他的文章,甚至他被人称为“神一样的存在”,对此老武从不承认,却也从不否认,态度永远是模糊的。

据他自己说,他最不擅长夸赞女人,形容女人的词语永远只有一个:美艳;而据民间传言,老武对待女人的态度与他的文字一样,总是暧昧的。

但我感受到的是,不屈服。但其实也许这感受是错误的,因为连他自己可能都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词。

今年夏初,我带我妈和女儿来到葡提记,正好赶上他的邻居,桃园的主人摇滚青年小陈的园子有采摘活动。连我妈都非常享受那自由放松的状态,甚至还品尝了一点“葡提记”自酿的白兰地。

老武这人挺好,我妈说。而我在那次活动中,认识了红红。

我想给你写篇文章。前天我对老武说。

还是不要了吧,他说,等我挂了以后再写。

我想了想,也是,都说不为活人立传。但我又想到,写什么,如何写,一直以来我都是处于一种大自在的状态,或许根本不需要征求他的意见,他顺遂自己的心意癫狂,我则顺遂自己的心意表达,只是叙述,而不作任何评判。

再过一段时间,老武的白兰地大概就要出窖了,我预订了两瓶。去年的一瓶我带到了“周八文艺”跟大家分享,但是那次我喝多了,以致于以后他们都不让我喝酒了。而今年这两瓶,我依然会与重要的人分享,但喝到吐是不行的,因为每一滴,每一口,都是自由幸福的味道,被浪费,不太好。

这不醉人而美好的酒,来自“葡提记”,来自不死的湖。

回到庆山“拾花酿春”里所写的刘汉林,结尾有这样一段对话:

“经过这么多事情,有什么感想吗?”

“还是要平静地生活,没有太多奢望,用理性去处理问题。平等交往,真实,平和,不做作。不急切地做一些事,不刻意回避。顺其自然,一直往前走。”

是的,我想,的确应该这样。

手机支付宝扫手机支付宝扫 手机微信扫码手机微信扫码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击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最后编辑于:2016/11/3作者:苏小旗

苏小旗,78年生人,东北女子客居江南,凭心生活,听心写字,喜欢一切需要花费时间打磨的东西,是为情意。笃信“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愿喜欢。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苏小旗」:huanyan-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