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在天瑜主持的读书栏目里面,大概是去年2月刊的杂志。这本书被放置在《如果这就是爱》这个标题下推荐,知道必定是情爱相关的作品。当时匆忙,未及细读推介的文字,只是粗粗地知道是一位老先生悼念亡妻之作。光看图片只是单纯地觉得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好看,颇有几份古韵,至于里面的文字讲了什么一概不知。后来又在书店里面见过过,看到厚厚一本有三四百页之巨,觉得旧时爱情洋洋洒洒的多半是甘苦谈,怕是没有心力读完这本,况且我也不知饶平如生平佚事,更没有太多的兴致。
人与书之间大概也是有缘份一说的,后来还是遇到了,在面对三选一或者四选一的问题时,我想起了天瑜的推荐,决定不去冒险挑一本不相识的书,既然装帧设计都如此用心了,要知道非标准的印刷装帧多半花费不小,想必其中的文字应该称得起这个头。三四百页只有11万字左右,读起来倒是非常轻松的,书中诸多插图不似当下畅销书用照片搪塞过去,而是老先生一笔一画的形式还原出来的。虽然年轻时代家境殷实也留下诸多照片,只是在历史潮流之中这些照片都付之一炬。
伤痕文学是新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绕过的阶段,关于那一段的文字在我的印象里面总是人性的挣扎与不舍,当年一代中青年作家写了诸多作品,也有一些搬上银幕为更多的受众所知。只是在饶平如的文字里面,那些风云激荡的岁月已经云淡风清,只需寥寥数字便交待过去,如何吃苦,吃了什么苦只字不提。从两个人的相识、相爱到相知,自己从投身黄埔军校、抗战、解甲归田到新中国成立定居上海,再到被判劳教流放安徽,两地分居二十余年,时间跨度之长却又凝练成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书末将收录了一些两人往来书信,多半是两地分居阶段的,文字不似当下年轻人那么激烈,文字内容多半是居家生活的家长里短、生活甘苦,但信中的诸多内容还是读得到彼此的关爱,互相省着家用只为了对方过得更好一些。其实书中的最后一几个章节写暮年之事的片断,也是极易让人流泪的。面对已经思维混乱的眼前人,心中还存留诸多回忆的自己那种不可自拔的绝望,大概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够体会。书序选了柴静的采访手记,洋洋洒洒好几页,不过最精彩的也不是这个部分,全书结尾的空白页上印了一行文字: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深。而往来书信中也有一张书法作品,书的是白居易的一句诗作:相思始觉海非深。
作者: 饶平如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我俩的故事
出版年: 2013-5
页数: 360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9535644
简介:
这是饶平如一生的故事。
他不是一个想打仗的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去打仗了。又因为和美棠在一起,他最终厌倦了战争,想要回家。
六十年的相守历尽坎坷,命运让他们长久分离。好容易最后又在一起了,美棠却身患重病且渐渐失去记忆。
平如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顾妻子。每天5点起床,给她梳头、洗脸、烧饭、做腹部透析,每天4次,消毒、口罩、接管、接倒腹水、还要打胰岛素、做纪录,他不放心别人帮。
美棠在病痛中渐渐不再配合,不时动手拔身上的管子。耳朵不好,看字也不清楚了,平如就画这画劝她不要拉管子,但画也不管用,只能晚上不睡一整夜看着她,毕竟岁数大了,不能每天如此,还是只能绑住她的手。“她叫‘别绑我’,我听到很难过,怎么办……很痛苦。”
美棠犯糊涂越来越严重,有一天称丈夫将自己的孙女藏了起来,不让她见,平如怎么说她都不信。他已经八十多岁,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她看着他哭,像看不见一样。
他们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一个安定的居所,但是老病相催,她却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当美棠最终离开后,平如画下了他和美棠的故事,留下了关于她和他们的最美好的回忆。
柴静曾在节目中问老爷爷:“您已经90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磨平了,磨淡了?”老爷爷回答说:“磨平?怎么讲能磨的平呢?爱这个世界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老爷爷还说:如果能够年光倒流的话,我宁愿再回到从前那一段比较艰苦的时代,两个人相守。
这是普通人自己的故事。
只有如此平凡而美好的东西才能拥有长久的感动力量!
作者简介:
87岁时,饶老先生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妻子美棠去世。那之后有半年时间,他无以排遣,每日睡前醒后,都是难过,只好去他俩曾经去过的地方、结婚的地方,到处坐坐看看,聊以安慰。后来终于决定画下他俩的故事,他觉得死是没有办法的事,但画下来的时候,人还能存在。
于是,他一笔一笔,从美棠童年画起……就这样亲手构建和存留下了的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记忆,也记录下了中国人最美、最好的精神世界。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