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跟很多年龄相仿的人一样,我的英文基础教育是哑巴英语的时代,自己也没有特别的专精于此,读书的时候总觉得应付完考试便可,出了社会也鲜少有再学再用的机会,所以去采拍OBA读书俱乐部英文阅读沙龙活动,我还是挺担心我能不能听得懂,讲得出。
结束上一个采访,下午五点还不到了,距离这一场活动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其实是蛮尴尬的时间安排,如果是折回家再来,基本上都在晚高峰的路上,如果就地解决就餐问题,总归还要麻烦活动主办方。
最终还是选择就地解决一餐,这一个多小时的空场时间,让我看到活动主办方布场的一些细节,看到了参加活动朋友们陆陆续续地进场攀谈的一些场景。活动开场前,遇到旧相识聊聊彼此近况当然能让我感到放松,即便是第一次见的新面孔,谈及我曾经在微信群里给大家语音推荐过书籍,也能让我缓和即将面对陌生语境的紧张感。
沙龙的主讲人是一位加拿大籍的外教,没有问过他在中国游历了多久,但他一开口,便能够让我感受到他对于中国社情民风的了解与掌握。他的第一个问题便是现场观众过往印象深刻的一本书,很多人列举了自己钟爱的作品,书籍的名称、阅读的兴趣与爱好等等。现场所有的对话,并没有让我觉得听起来很艰涩难懂,我几乎在那个当下改观了对自己英语听力水平的认知。
这场活动结束后不久,我有机会被拉着参加了一个需要英语交流的晚宴。那一晚的话题几乎都是围绕着企业注册、投资创业展开的。纵使我做了些事前的准备,但现场还是有若干陌生的语汇从耳边急速飞过,我没有办法抓住并且听懂它们,全程无法张口融入话题,只能尴尬地装出一副吃货的模样。我这才意识到,那一晚英语阅读沙龙,我对自己的认知其实还是有很大的误解。
后来我在想,到是什么样的原因,让那一晚的我拥有了“突飞猛进”的可能。我想极有可能还是阅读这个共同的爱好,不管我是有意还是有无意,那些作者以及原作的名字与曾经阅读过中文版的印迹,一定会在某个层面上交叠在一起,能够让我迅速地抓到要意,突破语言的隔阂。
我总觉得,这其中最为深刻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当我看到陆续进场的那些或新或旧的面孔的时候,虽然我知道彼此的从业经历、教育背景、社会阶层、性别种族各不相同,但我还是能找到一种莫名的自在感和亲切感,而帮助我跨越诸多隔膜感的,便是我们共同的兴趣爱好。
== 感谢 ==
沙龙召集 | OBA读书会
场地提供 | HomeBase
得是多喜爱这个文化才会把它的语言当作兴趣爱好啊???
2016-05-03 13:26不知道啊。我们共同的爱好是阅读
2016-05-03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