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难求的体谅,其实一直握在你手中

第一人民医院

文图 | 左叔

参观完后,我一直想写点什么,却一直没有动笔,而是想沉淀沉淀再着手。就在参观活动结束后的隔天,朋友圈里便有人转了苏州某知名医院的手术室数十名护士因为不满薪资待遇而决定集体辞职的消息;又过了几日,一个名叫魏则西男大学生的重症死亡将某知名搜索引擎和一间医院钉在道德良知拷问柱上。缘何医护人员一边承担着种种负荷不起的职业压力,却一边始终处在矛盾激化的风口浪尖上呢?

第一人民医院

当初,其实我是抱着一份私心去参加医院手术室公众开放活动,是因为前不久刚刚又重新捡起五年前的开了头的中篇小说。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一直困扰在对故事中所涉及相关医院环境氛围感性认知的缺乏。那是一个以癌末病患为第一视角的故事,讲述在人生的最末一段中,有什么是值得我们留恋和牵念的。行文中,有我臆想中的一些场景,还有苦心刻意营造出来的阴郁、冷冰的氛围。我猜想,这大概也是多数不熟悉这一环境的我们,对于医院手术室的既定印象。

第一人民医院

因为医院附近不方便停车,虽然预留了一些时间,但等我停好车进到会场,还是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小会儿。会场里坐满了人,我扫了一眼签到表,这个主打“网友体验”的开放主题活动,到场的依旧以本城各大主流媒体的采编人员为主。一位姓赵的中年女医生演示着PPT,介绍手术室相关的一些情况、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我有留意到,她的PPT里有很多卡通形象,将一些专业的医学名词以更为通俗的方式解释说明。院方宣传处的一位领导在介绍百万级手术室的时候,拿PM2.5微尘来解释手术室的相关技术指标。我看到在场的不少人点了点头,示意听明白了。

第一人民医院

院方强调了注意事项后,参加体验活动的“围观者”,被分了两次批次,穿戴严密后进入手术室。整个手术室区域的格局,是一个回字型的长长走道,两边是隔成一间一间的房间,有些是手术室,有些是器材设备间,手术室和器材设备间门上都有窗,可以窥见里面一些细节。途经患者进入通道的时候,医护人员重点介绍了在此处要换病床、消毒以及接送的操作规程。我有刻意留心向外张望,长椅上坐着的几位应该是病患的家属。只要有人出入,手术室的大门稍微打开一点,就看到他们向里张望急迫的眼神。

第一人民医院

也许是戴着帽子、医用口罩、穿戴整齐的关系,我感觉与周遭的环境隔了一层,失去了往日的敏锐度。我在这个以大面积郁郁的湖绿色,以及反着金属光泽的不锈钢材料为主的空间里,没有嗅到浓重的消毒水味道,没有听到痛苦的呻吟,同样也没有看任何血腥的场面,这些都远在我的想象之外。我有刻意留心迎面而过的医护人员,他们多半戴着口罩,只露出眼睛,也看不出表情,推着病床或者拿着一些备用的医护材料,脚步匆匆地与我们擦肩而过。沿途每隔一段就有一个洗手的区域,两条长长深深的不锈钢洗手槽,会一直看到有人在拿着刷子洗手,没有人监督却依旧严格仔细。

第一人民医院

最终,医护人员将我们领至一个备用的手术室,展示了一些设备器材的使用及相关的技术指标。十五六个人涌入一个二三十平方的狭小空间,我本能地往后缩,并不想挤在最前面。躲在角落里,让我有机会观察与我同来前往的围观者的表情,但因为口罩我并不能读到太多。人类沟通交流信息绝大部分来自于语言,但更多的时候是那些微表情能帮助我们读到语言背后的意味儿,而在这样的特定的场合中,口罩成了交流沟通里不可避免的阻碍,不知道是否也被其他人察觉。

第一人民医院

我没有认真仔细去听医护人员讲解那些专业术语,陌生的环境让我无心专注。我相信大多数初次进入这样场合的病患,他们的目光可能也离不开周遭这些陌生的杂物。手术确认书、消毒桶、器具、敷料、显示屏上的各种指标,甚至是医护人员胸袋上插着的数支颜色各异的笔,都会忍不住猜测它们的用途,而这个时候没有情绪安抚和有效的沟通,医生口中所述的重要事项,又能有几句被听进去。当然,这些沟通也许是做在事先,病患进入这样的场所或者都是昏迷的状态,我不得而知。

第一人民医院

从手术室出来的时候,我在走廊里看到一位刚刚手术结束后,躺在病床上被推送往术后麻醉苏醒室的病患。他大概五六十岁的模样,身上覆着绿色的床单,看不出来手术的部位,微闭着眼,没有表情地躺着,气息微弱。然后,身边有人问了我一句参观后的最直接的感受,我不知道从哪里翻出一句“生死一线是寻常”予以回应。我相信医护人员见多了,内心的起伏没有我们这些外来者大。

第一人民医院

出了手术室还有活动的最后一个议程,座谈征求大家对医院的意见和建议。院方来了一位领导,说了说现如今院方、医护人员的难处与处境。他举了很多个事实数据,如新入职的医护人员中不足二成是苏州大市范围内本地户籍的,医护人员的第二代现如今极少有子承父业的情况,医护人员五年内的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等等,他将这些归结于现如今医院以及医护人员所承受的压力。

第一人民医院

期待被理解,期待有更多直接的沟通与交流,于是有了这样的公众开放活动。与我同来围观的人,说了点医疗资源利用以及常见多重检查方面的困惑。我本不想说什么的,最终还是没有忍住讲了讲医患沟通的问题。在我看来,所有的医患矛盾几乎都是医生的“冷”与患者家属的“急”之间的冲突,这两者之分如果分开来看,似乎都没有错,但放在一起却始终少了一份调和。

第一人民医院

当然我有在这样场合见到院方以卡通直观的形式讲解专业知识,有我们更容易理解的指标概念介绍医务的常识,但在更多面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实操层面,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院方也介绍了一些他们已经在做的尝试以及即将要做的努力,也坦诚现如今所有的医患矛盾的起因几乎都是沟通交流的问题。

第一人民医院

专业知识、从业经历以及操作规程要求,养成了医生的“冷”,这种“冷”保证了实操过程之中,更少的感情用事而导至慌乱,更少地伤及自己心理环境平衡。信息不对称、专业知识缺乏、关切之心是患者家属“急”的主因,但导致这其间矛盾激化的除了救治时间急迫,还就是医患沟通之间的话术技巧、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第一人民医院

我不知道医疗领域是否已经有专业的沟通队伍或者岗位设置,我也不知道一些容易出现矛盾的岗位上的医护人员,在上岗前能否有沟通技巧的专业培训,至少从现如今的情况来看,我们在这方面还有诸多努力地空间和进步提升的余地,而所谓的“网友体验”活动,也只是掀开来了个角,窥见这个行业的一些甘苦,但却仍然只能定性为浮光掠影。作为一个体验者我并没有完全接受到院方作为传递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我只是怀着自己的目的看自己想要看到的。

第一人民医院

所有不理解的起因,多半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各自的处境,缺乏足够的同理心,也不知道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彼此的不信任不仅不能规避风险,反而加深了各自的戒心,沟通的效果常常不如人意。我们习以为常的“寻常”,于对方而言却是“生死一线”的急迫,而世间最难求的便是体谅二字,想要求得体谅得通过交流沟通让对方看得见你的难处,这不仅适用于医疗领域,于日常生活也是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