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北树-边城客:最后的文学青年

本无意用这么悲观的标题,原因在于不久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就是写一个文学青年的遭遇。很多人看完很唏嘘,面对这个浮躁芜杂的世界,我们内心还有多少坚守,我们要不要为自己的理想买单。
  
有人说,生活已经如此艰难,又何必拆穿。又有人说,梦想总要有的,说不定哪天就实现了呢。
  
姜北树曾经出过一本书,叫《我们彼此在世界上游荡》那本书还安放在我的写字台上。那是他人生第一本图文书,是关于他逃离故乡,逃离北上广,逃离一切虚无虚荣虚幻的世界,去世界游荡的故事。这个世界并没有真的大到全世界,而仅仅是全中国,偶尔提及周边国家的一两个地方。也许,在他当时的目标里,能走完整个中国已经很了不起了。中国这么大,大到漠河还被皑皑的白雪覆盖,江南已是绿草如茵,大到热情的三亚海滩早已人潮汹涌,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依然人迹罕至。
  
他企图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去丈量什么,也许是脚下这片深沉的土地,也许是瘦弱肩上神秘的力量。我们无从得知,但他却一直在行走,他想用一种杰克·凯鲁亚克的颓废,又带着一丝年轻人的激情,去行走。
  
或许你不在路上,也不在旅行,但你也在到处游荡,找寻什么,寄托什么。
  
上一本书的文字或许有些稚嫩,但不可否认这是他们这一代人里面,最早用相对有灵气的文字记录自己心路历程的。这跟那些励志的鸡汤式的文字不一样,也跟那些散文式的成功学不一样。他尝试着一种新的写法,这种写法有别于任何一种文体,是介于纯文学与现在流行的文体之间的。其实最近才刚刚开始流行,只不过他先走了一步。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这一次,他把自己的目光从云南从墨脱从南京上海,从离国土最近的加德满都拉回来,回到他定居的大理,那个无数文学青年梦想的乐土。
  
很多人已经视丽江为猎艳之地,早已失却了往日的倾幕之心,甚至投以鄙夷的目光。但好歹大理暂时保全了文艺且安静的名声。姜北树称这里为边城,其实中国有太多的边城,大理的“边”不仅仅是边疆,更是有偏远的意思。自古大理国就是与中原群山相隔,交融甚少,称为边城倒也合适。
  
如今的大理俨然成了文青的最佳旅行目的地,电影里用去大理来完成自己的爱情宣言,歌曲里用去大理当成人生的终结意义。而这本书,用苍山下洱海旁最美的风景来赞美,赞美我们每一个人。
  
姜北树写他的山居岁月,一张桌子,一片叶子,一只花猫,一块用门板改造成的写字台,一眼可以喝到甘泉的老井。他写老鞋匠,写沙溪小镇,写南水库,写无数人心心念念的深夜食堂。在他眼里,大理不在人民路,那会是在哪里呢?一定是在那个会享受孤独的人的心里。
  
“事实上,城市人永远无法理解,除非你身临其境;水中的树,静默的海;大片大片的稻田,自然交融的明快色彩美得让人窒息。沧桑的老树,稚嫩的孩子;慈祥的老牛和马,小狗眼里流出的渴望爱的眼神;班驳的老墙和瓦,却透出真善美的人文;亲手摘下低垂树枝的果实,幸福洋溢;不收门票的自然公园,芳草碧连天。”
  
如此美景,是不是会让人暂时忘却乡愁,忘却城市,就连爱情和美食都已不再重要。甚至,都忘了姜北树还只是一个很年轻的人小伙子,在很多像他一样年纪的人或许刚刚步入工作岗位,成为一名白领,或者正在创业的路上。而他选择了远行,他也曾思念故乡,怀念孩提的时光,怀念蛙鸣,怀念奶奶的呼喊。终究,他还是远走他乡,成为一个行吟的诗人。

如果说他是文学青年,一定不是最后的那个,也永远没有最后的那个。文学的意义就在于只要你在路上,文学就不会停止,因为你的每一个脚印都可能成为文字,深嵌在大地上,云能看得见,风也带不走。

s27979135

作者: 姜北树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2-1
页数: 248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0202099
简介:这是一本写大理的书。全书由十几篇独立的文章构成,写了大理的风景、风物、风俗,也描写了很多慕名而来到大理的人,写了这些人在大理发生的故事,以及他们之前不一样的人生。每篇文章都独立成篇,但合起来又呈现出了整个大理。大理是令无数流浪骑士、背包客、艺术家与生活家们为之神往的地方。“它在中国边缘,却离世界很近。”是当下城市与生活方式的最佳参照和反思。它,就是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