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至少有三次“死亡”

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轰然同时并至,我的意识成为长达半个世纪的灰烬,时间未至已成灰。一瞥间五十年诸般纷纭并发眼底,我的余生尽在其中。还有,你的一生。
—— 特德·姜 《你一生的故事》

文 / 左叔

当青春以“符号”来标记,每代人都有各自的“表现形式”。

有的是“甜心教主”开始“乘风破浪”,唤醒了当年的“翩翩少年”沉睡了的DNA,纵使已经“土圆肥”了,也纷纷对着电视屏幕“手舞足蹈”。短视频“霸屏”“占圈”,总让人误以为是不是“又买粉了”。

有的是“白衣少年”踏上了“人生归途”,半百年岁在交通意外陨落,心有戚戚焉的诸位转发他当年的经典之作以示纪念。许多长久不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的“过来人”,也纷纷浮出了水面。

那些混迹在天涯、榕树下、红袖添香、西祠胡同等网络社区里的岁月,纵使已经随着数据的清空早已经“尸骨不存”,但往日回忆蜂拥而至,再一次重重地推开了那扇关了许久的心门。

标记人生的“刻度”,有诸多不同的方式。额头的纹、眼神的浊、手中的事、身外的物、脑袋上的帽子、屁股下的位置,甚至是精神世界里疲惫和懈怠的状态,皆可以标记出一个人是如何在岁月里摸爬滚打,一路穿行而来。这些“刻度”或外显,或隐晦,人人皆有不同。

但总有一首歌,在穿行岁月之后,成了诸位标记人生、缅怀青春的“刻度”。纵使这首歌当年再如何的“口水”质感,再如何的“叫座不叫好”,仍旧会因为极高的传唱度,融入了当年的生活,牢牢地嵌入诸位的记忆里,成了岁月的底色,人生的BGM。只要它的旋律一响起,往昔如昨,历历在目。

当爱已成歌
唱歌的人已变成风景
美丽的往事飘零
在行人匆匆眼里
谁能把一支恋歌唱得依然动听

人是会老的,也是会死的。偶像也是普通人,与你我一样,都是苍生,皆要沉沦。看着当年活跃在舞台上的偶像,经历沉寂重新站上舞台,却也是终不敌岁月的磨砺,顶着一张医美也救不回来的脸,唱着当年的青春旋律,却再也无法叫岁月回头。

看着当年的偶像,一个接着一个地谢幕离场,便会意识到同步平移的人生“刻度线”又逼近了一些。

人的一生,至少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死亡”是青春散场,是开始失去了对自己人生诸多“可能性”的期待,认定了自己大概是一个“平凡人”。第二次“死亡”是意外降临、灯枯油尽,与这个世界匆匆作别。

第三次“死亡”是“世间本无我”,是一个人在“物质”意义上的、“精神”领域里的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被完完全全地“抹去了”,不会再被后世的任何一个人提起,包括他的亲人和子孙们。

从这个的角度来看,标记出诸位青春的“符号”,成为众人偶像的那些人,更有“长生不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