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灾多难的故土

在QQ上听智善说我老家遭龙卷风了,脑袋里面只有一个念头,不会真得出事了吧。差不多每隔几年,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其实每年夏天,苏北里下河地区都会遭龙卷风的袭击,只是大小程度不一,有时候只是掀翻一个草垛,有时候在稻田里面划一个圈。这个地方地势比较开阔,无山无陵、一马平川、水网纵横、湖泊众多,加之夏季空气对流强烈,极端气候突出,太容易形成这样的灾害了。小时候也亲眼目睹过水龙卷在高邮湖上抽出一条细细的水线,不过时间很短,只是片刻就消失不见了。

立即打电话回家给爸爸,果真属实,而且离我出生的镇子很近。只不过这一次线路有一点点偏南,擦过位过扬州市区北郊的菱塘镇,由天山往送桥方面过去的,这几个乡镇都有遭灾,个别的情况还比较严重。爸爸在供电部门,线路损毁多少,他们心里比较有数一些,当地已经启动救灾响应程序了,但愿老乡能够挺得过这一晚,做好灾后重建。爸爸在电话里面说,这样的事情通常“下河”比较多,“上河”很少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他说这样事情,我也有印象,我记得在我高中至大学那几年,“下河”地区的兴化、东台等县市都曾接二连三地遭龙卷风的袭击。

苏北里下河及周边的地区通常以流经这里的京杭大运河为界,将运河西岸称为“上河”,运河东岸称为“下河”,其实是按地势来区别的,西岸比东岸要高一些,作为淮河汛期的泄洪通道,“下河”地区比较容易受灾。老一辈的人常说“‘上河’水到脚,‘下河’水到腰”,意指每年洪水犯滥时的水情。其实小时候陪父亲去乡间巡查线路的时候,常常看到“下河”人家把房子建在高高的夯土堆上,为得是防止水淹掉房子,这种土堆不是天然的,而是一镐一筐慢慢地垒起来的,所在夯土堆边上都是每家每户深挖出来的鱼塘。再一些水情比较严重的地方,这种高高的土堆连成片之后场面很壮观,像一条条小小的“长城”,“下河”人称之为“高庄台”。这样的“高庄台”是旧社会直至七八十年“下河人”保命的举措。

里下河地区大修水利从五十年代一直沿续至今,在里下河地区生活过的青壮年都曾经有“挑河工”的记忆。政府组织着把每家每户的单打独斗的防洪工程变成了群体性的,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高庄台”也慢慢地消失了。在水利方面,除了在泄洪水道上修石工堤坝之外,还对主要的支流河道进行疏导,但由于里下河地区位于原来淮河和长江形成的冲击平原的中间,可能是堆积的土比较少的关系,地势本来就低,加上黄河犯滥堵了淮河的入海通道,淮河水变得无情起来,顺势向南流,一路上形成一堆泄洪湖,加上长江进入主汛期后本来水位就高,上下两边的都有压力,只要梅雨季节一绵长,就很容易就内涝了。我印象当中比较严重的有91年、98年两次,严重到半个城区进水、连城区排污河道都已经变得宽阔得如何大江一般,水流急且浑浊,偶尔漂浮从上游带下来一些家居杂物、动物尸体等让人揪心且不安的东西。

今年有气象专象预测长江流域会有大汛,而现如今污染和人类活动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虽然今年的黄梅天前期雨量不大,但我还是隐隐觉出不安,因为91的情况跟今年的情况特别像。我真得不知道该如何为我本来就水患严重的故乡祝福,祝福她能够顺利地挺过今夏的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