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的前世今生

This Photo @ LeftFM.com

其实这个光景,已经过了小龙虾刚上市时的新鲜劲,但还是有人在MSN签名中仍然写着“抱着小龙虾的下半身不放手”。转过这一年,我却感慨这小龙虾的个头是越来越小,价钱倒是越来越高,原先¥16~18元/斤的价格,被¥108/大盆所取代,粗粗地估算下来,差不多每斤的身价已经翻了快一倍,物紧价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去年这个光景,对于本城的很多夜排档来说,小龙虾与小螺丝大约是不可动摇的主打,而现如今看起来,在平民的食档里面似乎也只剩下小螺丝在苦撑场面了。

小龙虾对于生在江淮一带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倘若生在乡间,小时候常常会遇到这些活在臭水沟里面以腐物为食的家伙们。它们盲目且自大,对于任何看起来像是食物的东西缺乏起码的警戒,通常不必什么精良的装备,只需一枝树干,绑上棉线,那一个扣上蚯蚓之类的东西,便可以轻松的获取。倘若是高手,只是扣上一个小树枝当诱饵,充分撩拨起它们自大的斗志,也可以让它们轻易的上当。这些家伙的繁殖能力惊人,通常一个夏天可以在同一个水沟里面来回清个三四遍也不会影响来年再度光临。

小时候这个东西实在很平常,印像中最过也不过在3~4元/斤的样子。家人买回来通常都让它们在清水里面爬上几日,等它们吐干净腹中的污物,再去掉头壳,只留下半身,一一用小牙刷清洗干净,然后江淮一带最常见的办法将它红烧。这样子估计也吃了几十年,未曾像今时今日般的盛况空前。要说小龙虾红起来,大概不得不提“十三香”这种东西。江淮人做菜喜欢用酱油,且不能吃辣,由此可以断定以“香辣”为主基调的“十三香”断然不会是江淮人惯用的东西。在这一点上不得不佩服盱眙(音为“虚宜”)人的“创新意识”。在中国人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吃什么东西都没有味的时候,只有下“狠招”了。小龙虾红了之后,也顺便做了一些地名冷僻字的全国普及工作。

盱眙地处洪泽湖,有天然的湿地生态,比较适合小龙虾的生长。其实从淮河南下入江水道一路过来,还有若干像洪泽湖、高邮湖这样的季节性的沼泽湿地。淮河原先有穿行江苏北部的入海水道,但因为黄河泛滥改道,淤掉了原先的,每年汛期,淮河流域都是通过这一个入江水道来泄洪的,原先可以行人、甚至还可以通车的草荡子变成了一片泽国,内涝一直是江淮一带人的切肤之痛。若不是现在淮河污染严重,其实这一带是很好的湿地生态区域。

关于小龙虾的由来,坊间还有一些未辩真伪的传言。其中有一说直指小龙虾是当年日军侵华战争当中使用且并未能生效的生化武器。因为这东西繁殖能力惊人,又善于钻穴为居,以腐物为食大概也容易携带病菌吧,当年日军投放这种中国本来没有的外来生物,其目的在于要破坏一些水利的堤防,起到不战而胜的目的,谁知这些看起来虎头虎脑,威风八面的家伙,很快成了饥民们填腹的食粮。倘若此说当真,当年启动这一计划的决策者看到今天全中国人在大快朵颐的盛况,大概也会甘心认输吧。

有些时候,还真得要为一些生物许个愿,千万不要让中国人“好上这一口”,否则,真得很容易导致绝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