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0个工作天:天王文笔如何其实不是那么重要

偶遇中国华侨出版社发行的《我的30个工作天/MY 30 WORK DAYS》这本书,第一个吸引我的是《“桃姐”拍摄日记》这个副标题,因为电影《桃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于“拍摄日记”这样侧记式的私家感受,对于不能参与制作过程,最终只享受到成果的圈外人来说,多少可以经历不足的虚空。第二个吸引我的便是刘德华“刘天王”的金字招牌。因为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读过刘德华任何文字上的东西,也许无意间听过他创作的歌词,但如果需要确切地说出哪一首,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单纯只为图个新鲜,这样的作品也是值得翻一翻的。

未曾出我意料,这本书与通常意义上的“名人出书”没有太多的区别。很多时候,名人出书有几种模式,一种是名人口述,他人执笔,借一个名气,卖一些“私底货”;另一种是自己抹两笔,配有一些图片,冠名“写真书”,类似画册,文字寥寥。如果碰上这两样,翻了几页便没了兴趣,好在这本书有个“桃姐”底衬着,所以多少还有一些“看头”。刘天王的文笔如何,不敢妄断,只是觉得在那样一个繁忙且时间安排紧密的时期,能够偶尔停下来想想,已经是极难得的事情了,况且又要整理成文字对于一个不以笔墨行走江湖的人而言。再说,天王在开篇便写得很谦虚,原本只想在自己粉丝圈里面分享的东西,也不曾想过会印成白纸黑字。

我的30个工作天

虽然刘天王的文字简短,全书题序跋目录索引夯巴啷当加起也不过五万字,但还是将香港电影圈里面的一些特有人文传承和文化现象展现一二。首先让我感叹的香港电影的高效率,虽然《桃姐》是一部小成本的文艺电影,都是家长里短的镜头,没有什么宏大的场面,主角的戏份吃重的电影,但我真没有想到真正的拍摄周期居然只有短短的三十个工作日,这样的效率果然是惊人的香港速度。其次让我觉得感慨的是香港艺文的“站台”文化,给予某一件事情帮助很多时候超越现实的物质需求。在香港艺人跨公司互相站台是常有的事情,这也是台湾和内地艺人比较羡慕的地方。在台湾和内地,即便是艺人之间私交甚好,但公司谈不拢,很难出现跨公司合作层面的站台。

随着两岸三地的融合,即便是《桃姐》这样一部极具香港特色和味道的电影,也很难逃掉各式各样的面孔,不说其中客串出现的两岸三地的明星,即便是稍稍扛点戏份的,其实也有内地知名的艺人。参与到刘德华公司里的秦海璐自不必说,王馥荔出现在电影当中其实蛮令人意外的,与香港背景融入上的隔膜感,让她与主人公虽是亲生母子却多出了一些生份的质感。想必应该是导演的有意为之。刘德华也谈到了与王馥荔的合作,但更多还是自亲情角度出发,视角也算独特。秦海璐为本书写了一篇序,排在最后一个,但明显看出来这篇文章在概并不是为这本书写的,更多的是关于桃姐,对于与天王的合作不占主要篇幅。不过,相较之下,秦海璐的文笔还是有起承转合的意思。

天王的文笔如何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这本书的意义大概是一种记录,记录某一个阶段的所思所想,给桃姐这部电影多一个注解。而他作为一位在香港电影圈经营多年的资深艺人,在谈及他对于这个行业的看法和思考,对港人社会以及极具社会话题意义的事件的态度,更多地展现出他温良恭谦的一面。圈内人都说他敬业谦和、与人为善,连最易被得罪的狗仔都愿意放他一马,隐婚多年一直到自己松口才慢慢有媒体愿意去写,说他为人八面玲珑也好,点水不漏也罢,其实纵观这二三十年来的偶像人物当中,能有几人能够与他相仿,单此一点就足已了。

我的30个工作天

作者: 刘德华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年: 2012-3
页数: 153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1321442
目录:
自序 送给我们以前走过的路,遇见的人。
P.008  映画 / INDIAN PAINTING
P.041  记事 / A SIMPLE LIFE
P.130  脚本 / THE DRAMA
P.178  推荐 / THE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