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以往春晚之于中国人的意义是喝酒吃饺子的一个背景音乐,今年的春晚,只是一个全民抖手摇红包健身的一个好由头。不吐槽不春晚已经成了人文习俗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审美多元化的格局所造就的,另一方面也是情资越发低迷所造就的,在每年春节外采新闻资源极度匮乏的阶段,仅余的消遣和市井的喧哗之声大概也就只有关于春晚这件事情了。走亲戚串门子,否则聊一些什么话题呢?拿什么来抵挡七大姑八大姨呢?唯有关于春晚的段子以及各种后续的升级版本。否则,各大媒体也不至于精选网络互动领域的各家段子手的精彩内容,合成合类集大成版本来一路兜售。
[hermit auto="0" loop="0" unexpand="0"]netease_playlist#:53146321[/hermit]
也许是年纪的关系,今年的春晚仅坚持至十一点有余,并未看完全部,而此后的数度重播也非常奇怪,总是卡在那个点之后便有其他事情的安排而错过,大概也就是缘分了,就看了大半截的春晚来说,其实可以说是自己看过的历界春晚之中改变最大的。双舞台、两个演播厅的结构,印象中应该首次使用的形式,将语言类的节目收纳成小剧场的形式,与观众更贴近,而歌舞类的节目则放在较大的舞台当中,更显出气势来。另外就是精简的舞美,此前大范围的动态的LED的天幕舞台相信也是耗费惊人的,此次语言类节目的舞台更显精简。因为是双舞台的关系,所以即便在舞台科技程度略低的情况下,整体上的调度也是有充分的余地和空间,不至于整个串场出现时间紧迫的情况。在制作费预算整体缩水的情况下,这已经算是清汤寡水中炒出的一盘好菜了。
反腐本以为是今年度春晚最大的亮点,至少在这个话题既是国家大政又是百姓所盼,全民聚焦所在这样的话题不上春晚显然说不过去。春晚基本上每年都会做一些年度热词的总结,无论是散落在语言类节目当中,还是在主持人的串词里,都是蛮拼的。大家对小品《投其所好》的批评之声还是有的,说这样的创作既有“隔靴掻痒”的嫌疑,同时本身也是“投其所好”。如果这样讲的话,那么整台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晚会都是“投其所好”,如果一定要放在那样一个标准尺上来衡量,其实真得可以关电视不谈了。在哈文的力荐和多年的推动之下,开心麻花团队应该说是在春晚有越来越成熟的表现,直播过程中道具的一些小意外,舞台经验还是帮着他撑了过去。
槽点比较高的是歌曲反串类的节目,作为比较重份量的音乐节目,整体的立意和编写的困难度还是有的,但还是做了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整体结合上相对比较和谐感的是《最炫小苹果》,次之是《万事如意&小镇姑娘》,最违和的是《三家店&奔跑》,难度太大是其重要原因。舞蹈类节目整体平平,印象深刻的是东方歌舞团的节目,扣了“一丝一带”,但大尺度的肚皮舞着实惊醒了诸多已经昏睡的老爷子。杂技类的节目是《青花瓷》,戏曲类的节目总体感觉唱得太少,都是身段做功,难道是此前于魁智已经上过场的关系?
几个独唱类的歌曲,天王刘德华十年再返春晚舞台,苍老是最直接的感受,气息不稳虽是真唱,但这首歌的洗净铅华、回归家庭的优美感没了;莫文蔚的《当你老了》其实与上一年度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一样,是一首极易催情催泪的歌,但数日后听到李健在《我是歌手》第三季中唱了这首由赵照原唱的作品之后,感觉到她被秒杀了。这样的创作还是比较适合以不插电的形式,以民谣的风格来呈现,并不太适合烟嗓来低吟,当然这并不影响这首作品本身的隽永。邓紫棋的作品表现平平,连话题的讨论度都一般,而刘和刚的主旋律作品被采访视频给淹没了,作为唯数不多的民族唱法的个人作品,春晚这个舞台给予他蛮多的鼓励,不易。
整台晚会,槽点较低、点赞蛮多的作品,居然是张震和吴京出演武术类的节目,已经忘记节目叫什么名字了,只记得帅气逼人的抚琴开场,在这个颜值就是生产力和收视保证的年代,两个练家子和肯下功能的人的表演已然被忽视了,只剩下舔屏的一帮痴男怨女们。春晚只要继续办下去,注定是要紧扣大政方针、时代主题的,这样的主旋律铁打不动的,不要期待它能从庙堂之高走下来,这是国家性所赋予的;春晚只要继续办下去,注定是要收罗全年热词、敏感节点的,这是社会性所赋予的;春晚只要继续办下去,注定是要被讨论批评、吐槽讥讽的,因为在国家性和社会之外,整台晚会仅留了这一样的缺口给了寻常的百姓,不吐槽还有什么意义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