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感谢每缕清风,又要懂得如何御风而行

知道谢父母,却不盲从;知道谢天地;却不自恋;知道谢朋友,却不依赖;知道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也知道要早起播种和御风而行。
—— 毕淑敏

文 / 左叔

世间很多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比如,忽来一阵急雨,总是那些没带伞的孩子跑得飞快。没了依仗,人生只能“横冲直撞”,在历练之中磨就一身风吹雨打都不怕的铁骨。然而,这其中必定也有缺憾。

毕竟没有人将人生的经验告诉他,像这般的急雨,多半来得快,去得也快,下一会儿便会停。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只要不被眼前窘迫的事情倒逼着,一定会有机会守到云开雾散时的,那个时候再上路未必就是迟了。

如此的经验,若是没有人告诉孩子,多半只能在经历几番“落汤鸡”的窘迫之后,在阳光又重新照亮的檐角下,抹完脸上的水滴才能想明白。如何判断情势,如何积累经验,如何取舍得失,如何克服冲动,这些都是人生的功课,有伞没伞的孩子都要做,只是没伞的孩子略有提前量罢了。

给我们伞的人,自然是要感谢的,这是物质上的赠予,在现实生活之中,多半是我们的父母亲友。而那些给予我们经验的人,同样也是值得感谢,他们可以是我们在生活际遇任意一位,有些是他们苦口婆心细细讲给你听,有些未必就是讲出来的,他们做了什么,被你看在眼里,最终转化成了可以为自己所用的参照。

当然,最最需要感谢的,其实是自己。物质的馈赠,若是没有一个人的悉心保管、用心经营,通常的结果便是被消磨耗损直至挥霍完,“富不过三代”这样的例子,我们不仅听过,也有可能见过。有伞的孩子,往往不可能只管自己脑袋上有伞了,还要想着自己爱着的其他人有没有,若是能将这把伞再递给他,是不是也是一种传承与圆满。

人是有逆反心的,一个人强势输出,苦口婆心的话讲得再多,若是另一个人没有一个审时度势理性态度,以“东耳朵进,西耳朵出”方式来面对这一切,其实也是很难将那些精神上的馈赠转化为可以为其所用的内在支撑和依靠的。更何况,那些话未必就讲在明处的时候,需要留心观察才能悟透那些“潜台词”。

这样的状况,就更需要一个人时时事事不忘提醒自己要自省,在常常的复盘之中,厘清事理逻辑,掌握潜在规则。遇事不慌的从容笃定,不仅仅是有“三碗酒垫底”这样的经历撑起来的,应该还有“成竹在胸”的从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应对策略一早就想好了。

而这些应对的策略从哪里来?大概率是从缕缕清风之中来的,然而这缕缕清风是不足以撑着一个人鹏程万里的,自己的体悟、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摔打,才那是那个掌握御风而行真正技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