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 毛姆
文 / 左叔
偶尔有点拖延症,未必一定就是件坏事。
去年春天,受网络图片满屏“仙气”的诱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网购了一盆铃兰苗。收货开箱之后,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卖家秀”与“买家秀”之间,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犹如“小葱”般的低矮植株,养了整整一季,非但没有开花,入了夏就迅速地枯萎了,怎么救也救不过来。看来这些宿根类的植物,都有相似的入夏休眠特性。
种铃兰的那个空盆,一直被我扔在阳台的角落里不闻不问。一方面是因为懒得去弄,另一方面是因为仍不死心,一直也没有拿去翻种植物,就这样到了今年的春天。
那盆里,先是冒了一两根细细小小的芽尖,我以为是其他什么植物的种子飘落在这个盆里发了芽,还非常手欠地拔了一两根。尔后,待到我能分辨出叶子的性状,这才意识到是去年“入夏即死”的铃兰等来了属于它的春天。虽有一些后悔自己先前的手欠,但也是庆幸去年没有像往常一样手快,去翻盆刨根毁掉这盆铃兰。
学习如何与植物相处,人的性子会慢下来。处久了,心境上的变化也会投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欣赏和观察某个事物的时间线会被拉得很长,细致度会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毕竟,有些像油画竹芋这样难以伺候的植物,需要每天观察一下它的叶片状态,适时调整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才有可能保证它不会轻易地跟你玩一言不和就死给你看的那套把戏。
还有那些养活容易,养出好状态难的植物,也是如此,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成本,摸熟它的脾气秉性,才能用好天时地利助它进入勃发的状态。这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样的道理,泛泛之交、见面点点头的,是相对容易一些的;但能够说一两句体己话、关键时刻能帮一把的知心朋友,显然更需要双向奔赴、彼此付出才能维系好。
古往今来,先贤智者们常说要学习植物,学习它们知时节、懂枯荣、不言语、心向阳等等诸多品质。我倒是觉得,人毕竟是动物,植物身上有些不吃不喝的本能,我们终究是学不来的。
反而有一些点,可以在我们与植物的相处中找一找,比如人与人相处的共通点,或许可能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拓出一条借鉴之路。
如果想要走进一段亲密关系,学习如何与周遭相处,不妨先开始养一盆植物。如果你能将一盆植物养活,并且养出“炸裂”“疯长”的状态,我觉得到了这个境界,生活就不可能会将你怎么样了。
有再难的事情,只要你一转头就会看见它的蓬勃向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