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全是甘愿为他人,更多的时候是先过不了自己那关

无论你怎么与他人控制距离,你依然会失去控制,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能让你乖乖交心和伤心。
—— 韩寒

文 / 左叔

人总归是有软肋的,你看重的东西便是。不管你是摆在明面上,还是放在暗地里,那个东西只是要你介怀的,便是一根随时可以送到别人手里的“倒刺”。这跟亲疏远近有关系,但并不是那么直接对应关系。

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以控制的,但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处理模式是比较难以撼动的。与陌生人交集,在最初的起步阶段,是释放最大的善意,还是凡事都有所保留,“下意识”地做出怎样的选择近乎于一个人的“本能”。

纵使被人反复提醒要有戒备之心,纵使之前自己也曾有过“一朝被蛇咬”的经历,可能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仍旧有可能会是“给点阳光便灿烂”的结果,别人稍微释放一丝善意,自己也就完全打开进入“不设防”的模式。

我觉得虽然偶尔会吃亏,但我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这样的想法,是我站在推己及人的角度得出来的感受。我与陌生人打道,如果遇到“见人只说三分话”的情况,虽然出于“文明”表面上不会“开撕”,但内心里免不了还是会犯嘀咕的,自然也不会拿出十二分真诚来待他。

况且,我也觉得如果一个人一旦被贴上“讲话留一半”的标签,大概也会在人际关系上遇到一些难解的困顿吧。造成这样的处境,确实是因为前面有人“作恶”的关系,但对于后面遇到的人来说多少有失“公平”。这跟谈恋爱一样,此前遇过“渣男”有谨慎心是自然的,但过于谨慎就难有机会遇到对的人了。

确实,这个世界上总归有人能够让人交心或者伤心的。从主观角度来看,好像我们以“软肋”示人的时候,内心里还有一个词叫“甘愿”。“甘愿”这个词的前提是自知,意识到自己有所牺牲之后,还需要只身前往才能叫“甘愿”,然而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在下意识地做出决定的时候,往往是没有这个觉知意识的。

也不能说是糊里糊涂地就把自己给“交待”了,而是如果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们多半还是会选择摔进坑的那条路。因为不做这样的选择,与是我们的内心相违背的,我们不是“甘愿”为他人如何,而是首先过不了自己的那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