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叔
最近一两年,我一直处在一种类似于“打短工”的状态下,常常会以两三个月为一期的时间跨度,从原先的工作节奏中抽离出去,参加一些“短期项目”,出入各式各样的团队,面对各式各样的任务。
前前后后,有五六次吧。我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但凡是“短期项目”的基本上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时间紧任务重,留给你与团队中其他人彼此适应、磨合的时间特别短。可能还没有摸清彼此的脾气,还没有讲完客套话,就需要“短兵相接”式地围绕“是不是”“对不对”这些问题进行“交锋”了。
可能加上又是“短期项目”的关系,谁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度合作”。碰到“丁是丁卯是卯”的纷争时,在彼此的视角上、各自的立场上、在言语表达上可能就会那么“客气”。我既看过针尖对麦芒式的表达,也有过当场怼回去的契机。
我不知道别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思考机制是什么,但我一直有个底线,那就是大家怎么说都好,怎么解决问题也都可以,只要最后能将我自己从中“择清”了,“锅不必我背”,其实也我还是比较好妥协的。
我认为“是”的东西,大家觉得“不必”,只要有讨论过程之中的“留痕”,我觉得是可以接受。同理,大家认为“是”的东西,我个人觉得“不必”,只要有讨论过程中的“留痕”能够证明我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和态度,我觉得也是可以接受的。
说白了,都是为了工作,为了完成任务,我是觉得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更要扯到“上纲上线”的问题上去。是能力的问题就去解决能力上的问题,是认知的问题就去解决认知的问题。如果单纯只是“八字不和”人的问题,我觉得“短期项目”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毕竟结束了也就没有什么瓜葛和联系了。
当然,我在“短期项目”里最怕碰到的问题是,很多事情不当面讲,或者顾及颜面,在公开场合不讲,然后转到“私域”中去表达,然后再辗转回来传到我的耳朵里,被人添油加醋之后,我就很难再开心地起来了,毕竟在“棋逢对手”的期待中,我失去了当场怼回去的痛快感。
我觉得在团队协作之中并不特别害怕出现问题或者矛盾,只是害怕问题或者矛盾被搁置在那边,任由其发酵变质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也不害怕被人责难是那种不太合群的人,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委屈自己。在有些契机里面我是目标为导向的,我是来做事的,又不是来交朋友的。
事了拂袖去,已经是最好的安排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