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没有等到那个人,也没有做成想做的事

文 / 左叔

梁静茹的这首《会呼吸的痛》里面有一句歌词,不管什么时候听都是挺挠心的。

“我终于抵达,但却更悲伤,一个人完成了我们的梦想”。

说好的事情,最后没能兑现,每次想起,大概都会化作“会呼吸的痛”,海誓山盟当时讲得有多认真,现在就会有多耿耿于怀。

是的,有些事情,一个人做是没有意义的,“双向奔赴”才是实现梦想的正确打开方式。然而很多事情,一旦碰到“两个人”这个需要“同步”的选项,就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谈何容易”啊。

总有现实的种种羁绊造就的“慢半拍”。一方,因为现实影响产生的迟疑,传递给另一方,就会加重这迟疑的程度,“迟疑”叠加了“迟疑”,“猜忌”叠加了“猜忌”。然后,这些经不起考验和质疑的感情,就像被一枚小石子惊扰的静静水面,荡来荡去的“波痕”,彼此影响,久久不能平息。

过来人常说,虽说一张纸头的事情,可你们得要想好了,再做决定啊。可是,这张纸头的事情,有时候却是需要脑门一热的冲动。若是思前想后,把所有的可能都厘清了,把所有的退路都铺好了,不是陷落在某种虚无里,就是十之八九没有什么勇气去扯这张纸头了。

想到了,就去做吧。稍有迟疑的事情,多半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还有,感情中的牺牲,有些时候还是要慎重一些。因为对方未来的某些规划,而放弃自己人生中可能已经想定的了一些目标和方向。爱的热烈且执着,确实容易令自己或者周遭的人感动,但这并不能代表就此拥有了坐等对方现世“报答”的权利。

牺牲的越多,付出的“沉没成本”越大。如果不设一个“上限”的话,可能就是一个“无底洞”。如果有一天,两个人说好的事情没有兑现。你是否还有弥补自己因为放弃,错失掉无数机会的备选方案?你是否有可能迅速地从这些失去的痛苦中艰难地站起来,拍拍屁股重新开始的勇气和力量?

感情之事,很难度量。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可是有一点是极容易判断的出来的。如果凡事都是将对方的目标往前放,将自己的想法往后挪,一直没有一个可以或是调和双方目标,或者各退一步的解决方案的话,我觉得这段亲密关系多少是有一些畸形的倾向的。

能不能长,我不敢断言,会不会虐,十之八九。不过,也有人偏偏是喜欢这个虐的。既没有等到那个人,也没有做成想做的事情,可不是天底下最凄苦的“独一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