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你迅速成长的机会,也有可能让你遭受更多质疑的目光

人渴望被承认,也就是别人的目光,但是同时,当别人的目光围拢过来的时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获得承认和追求自由之间,有一个多么辩证的关系。
—— 刘瑜

文 / 左叔

若干年前,平面媒体还行的时候,我写过专栏,每周刊发的那种。“接到这个活”,其实也是朋友推荐的。他因为工作调整,不便再继续写了。我写了一段时间,才意识到“工作调整”大概只是他的一个借口。

那个时候,我年纪还轻,人生阅历也不够丰富,还没有能力沿着某个“狭窄”的选题方向,保持住“周更”的频率。大约做了小半年的样子,编辑老师应该也看出来我在这个问题上的“疲乏”,非常委婉地通知我:要改版了,这次版面调整幅度比较大……

起初接的时候,我觉得是一个“机会”,至少在自己写作的履历上可以添上一笔,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这一笔想要添上去,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我差不多是在每个周五,我的编辑开完选题会后,才能拿到下周整个大版面的选题方向,然后在下周二前交初稿。

其实,选题不刁钻的话,四天时间还是绰绰有余的。可是周五这个编前会的时间,通常并不会准时准点。有几次是拖到下周一的下午我才拿到选题。我还有份忙到要薅头发的工作,隔天周二就要交稿,每每遇到这样的状况,说实话想死的心都有。

周二下午上班前,将初稿交出后,心情也是极为忐忑的。如果顺利通过初审的话,一般都能顺利过终审。但如果初审被退回要修改,那么留给我的时间真的不多,因为周四就要下厂印刷了。

人被一个截稿日期给催逼着的感觉非常糟糕,尤其是在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判断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的阶段,很多时候改都不知道从哪里改起。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撑过来的,我也不知道我的编辑咬碎了多少后槽牙。

还有几次的状况更为特殊,整个人焦虑到不行。被临时安排去外地出差,或者被临时通知去外地参加封闭式集训,手边既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有的时候甚至无法通讯,那叫一个心急如焚啊。估计我的编辑大概就是因为不堪被我以如此“不可靠”方式来折磨,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了我。

后来,我看到电视剧集里面但凡有职业专栏作家的角色,看着他们带着笔记本电脑坐在咖啡馆悠哉悠哉写稿的样子,总觉得这戏有点儿太过“高于生活”了。

这件事情过了这么多年,还是留了一些印迹给我。比如非常强烈的截稿期意识,再比如相对认同写作这件事其实“硬逼”是能“逼”出潜能来的。

当然,这件事情给予我更大的启示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果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过于冒然地做一件与自己能力并不那么匹配的事情,确实是容易让人迅速成长,但也会因此遭受更多质疑的目光。

不仅仅在获得承认和追求自由之间有一个需要推敲的辩证关系,其实在自己能做什么以及想要做成什么,在迅速成长和更多质疑之间,同样也有一个需要推敲和审视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