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嘛不要做,要做就弄弄像

要练成一副养精蓄锐、全力以赴的样子。读书也好,工作也好,反正推不掉卸不脱,不如索性做好它。即使处理芝麻绿豆大的琐事,都高高兴兴、爽爽快快。
—— 亦舒

文 / 左叔

我一直以来的态度就是:“要嘛不要弄,要弄就弄弄像”。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碰到的状况是,绝大多数人在事前领受任务时,态度含糊且暧昧,想要把事情做好,却又缺少深入了解、摸清状况的步骤;然后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在过程控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比最初的预想要多出不少;但这是个时候已经是“骑在马上”的状态了,既无法半途中止,也不能全身而退,最终他们的“解决方案”是,糊一糊、混一混把事情给了结了。

不想好好做的事情,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在一开始是完全有机会拒绝掉的。最坏的一种状况就是,“既要”做这件事情,挣这笔钱,“又要”少花时间、不出力气。

从本心来说,我是极不情愿跟想法多、执行力差的人一起做事的,但绝大多数的情况是,我有机会在一开始的时候直接拒绝事情,但没有机会在“买定离手”之后会选择遇到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会让我觉得难搞呢?我觉得做事是需要契机的。可是遇到在执行力上有问题的“人间糊弄大师”,很多事情拖着拖着就给拖没了。这种状况在以前的环境里,还蛮常遇到的。明明是血气方刚的小年轻,结果办事去是“少年老成”的做法。

作为“牵头抓总”的人,如果能力精力有限、疏于过程控制的话,极有可能最后才发现错过了时机,根本就没有办法补救了,最后“整组”的人被时间硬逼着不得不糊糊了事。

想法多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我觉得对于具体做事情的人来说,想法多是件好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嘛。但对于决策者来说,如果想法太多了,结果就是“主意不定,累死三军”,对于下面具体做事执行的人来说就太难了。

我最怕遇到的情况就是,想法多的人不参与具体的执行操作,或者是光有“嘴皮子”动手能力太弱,最后只能得到一个“花架子”。

摊上了这样的人和事能怎么办呢?无法改变“环境”,只能改变自己身处这个“环境”中的心境了吧。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在别人空拍的时候,尽可能地多去做做补位的动作。

这个时候,国人的“四字箴言”还是挺有用的。“来都来了”“干都干了”“刚毕业的”“都快退了”“家务事多”等等,总能让人心生体谅。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和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顶真”起来的,只能自己埋起头多做一些,然后在公众号练练吐槽热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