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逆境,你是“死犟”还是“外圆内方”?

怀抱梦想的人,似乎非得经历一段被孤立的时光不可。虽然会寂寞,会有诸多不便,但绝不能向世间的低俗低头。
—— 太宰治 《正义与微笑》

文 / 左叔

对人生未来有所期待,对生活品质有所要求的人,多半会比较容易在身处的环境之中找到“不适感”。反而是那些心态随意、身段柔软的人,会觉得落在哪里、和谁相处,都挺好的。

不过,在我身边,身怀“不适感”的人面对“都挺好”的那些人,会略有奇妙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更加遵从“自我”,甚至会对“都挺好”的那些人整个状态感到不屑,怎么肯在“泥淖”里就这么瘫着呢?不过,我感觉,“都挺好”的看那些“不适感”的心里偶尔也会犯嘀咕:这些人为何矫情至此?

梦想有大有小,情势有顺有逆。唯有心里认定了什么,才有可能克服诸多不顺,最后才能相对顺利地坚持下来。真正能成大事的人,除了胸怀大梦想之外,还有一个超出常人的能力,那就是“忍”。比如说活在“成语故事”中的越王勾践,若不是能“忍”估计也不会有后面的什么事。

向世俗“低头”这件事情,在血气方刚的年纪时,是一件“大”到无法承受的事情。不过,上了一些年纪再看过往的有些“坚持”就会觉得很好笑。随着年纪的增长,有些事情在人生价值、意义和重要性的排序上会发生一些变化。曾经以为“大”得不了的一件事,过后看看也不过尔尔。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年轻的时候,人对于自己外在非常看重,有些男生认定“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随着年纪的增长,却终将要面对“秃”然的自我,没有发型可以乱的尴尬。到了这个时候再去坚持过往认定的事情,就变得无处着手了。此处无法着落的事情,有可能会调整到别处着落,人的追求也会有些变化。

同理,上了一些年纪在看当年不肯“低头”的这件事情,会和自己当年的“倔强”和解,明明“一弯腰”便能过去的事情,为何当年非要认为那就是“低头”了呢?人生历练不够的时候,认为“倔”着是破解一切问题的办法,有了一些人生历练之后,会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死犟”并不是唯一的办法。

成熟一些的处理方式是“外圆内方”,不过,这样状态还是要有一些生活历练才能够慢慢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