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立即过上想要的生活,但此刻微小的改变里也有一丝希望

文 / 左叔

虽然搬进来六七年了,也就是最近才刚刚“解锁”了二楼。原先家里人口少,除了夏天的时候,会常去二楼的小房间里榻榻米上瘫一会儿,一般不大会动用到二楼的空房间。最近家里来了亲戚,我也贪图一些“清净”,二楼便启用了。

说起来,也就是人爬几级台阶上楼的事情,但是真正落实到生活层面上,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完全没有想到,简单的日常起居生活里,人居然有那么多傍身的杂物,不需多时便又再一次填满,好像这些物件是凭空生出来的一般。

在这些物件里,自然会有一些新添置的东西,而这些新添置的里面,原本缺了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便,想来也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换了一个地方,人是极容易萌生出强烈的消费欲的,对于物质的占据以及想要将周遭的环境改造成更让自己觉得舒心的布置,细想想也是值得深究一番的。

来此城生活这二十年,也是数度搬家。每次搬进来的时候,大概都是手头最紧的时刻,多半家什都不是一次添置到位的。猜想多半人家也都是如此,总是紧着急用的东西先买,日后再慢慢添置。然后就看到一个规整的新家,慢慢地被日常起居的杂物慢慢地堆满。每一次换季整理和大扫除的时候,人才会在那一刻幡然醒过来,意识到自己占据了太多无用的杂物。

当然,“扔”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鲜少有人能够掌握到断舍离的精髓,常常是既要听得新人笑,又要见得旧人哭。于是那些不知何日才能派上用场的闲置之物,慢慢填满原本的生活缝隙,占据了原来逼咫的生存空间和日常整理的精力,人常常会为之所累。

这个问题的另一面,是看起来很美的极简生活,它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的描述之中、生活类的杂志或者新媒体推送里,精致且洗练的空间格局,或者是性冷淡风的“减法”,如开在售楼部的“样板间”一样美好,可是总觉得离着自己过远,像是旅行中某一个落脚处,承载不了烟火生活的鸡毛蒜皮。

最终还是想到一个折衷的办法,跟自己“约法三章”:一是非必要不添置新物;二是如果一定要添置新物,那么家中与之功能相近的旧物就不必留着了,及时放到二手平台上送去别人家继续发挥余热;三是纸质书这种于我而言极易囤成灾的物件,每年也要“优选”出一百本来随手拿去送人。

很多书不可能再读第二遍了,人生也是一样,无法再过第二遍。很多物件一旦被收纳起来,大概也不会再有什么机会启封了。“情深不寿”,果断一些,无情一些,自然就会少些负累,人也有可能会轻松一些吧。

很多人和我一样,无法现在就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但我觉得不管最终有没有办法抵达自己的目标,现如今每一点微小的改变里面都藏着一丝有可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