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再糟糕,都好过悬而未决

文 / 左叔

昨晚临睡前,有个久不联系的朋友拖着我,在微信上聊了几句他工作上的事情,起初只是“不闲不淡”地讲了几句,后来忽然就提到了职场晋升的事情。

他告诉我这一轮的晋升,自己占了一些“便宜”,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他“独苗苗”一根,只是不知道领导会将他往“哪里”扔,他比较在意那个具体的岗位。

我能理解他的处境,确实蛮难的。之前一直兜兜转转“挨不着”到晋升的机会,被挪来挪去,“给别人让路”,是那种“人人都说好,但就是轮不到”,特别“苦情”的一个角色。

没有“照拂”的频繁调动,极容易造成“踩不准点”的处境,到哪里都是“人山人海”在“排队”。他也是没有办法,如果停在原地“一条道”走到黑,常常会在尖锐的人事关系里摩擦,如果有了“反正不被赏识,不如瘫倒不干”的想法,反而磨掉了踏实做事的心。

这几年,他个人的婚姻状况也出了一些变故。孩子留在了身边,马上又要升入小学,开始搞“应试教育”那一套。大概也是被“过来人”吓着了,觉得进入小学阶段,孩子学习没有人“盯”不行。他关心那个具体的岗位,无非就是想着能够离家近一些,多多少少能够有一些照应。

前前后后十几年,眼看着他就要将曾经的“变数”修成“正果”,偏偏这个时候人生中又添了新的“不确定”。他又将众说纷纭的几个“传言”一一分析给我听,问我哪一个岗位可能性更大一些。

对于我而言,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局,我哪里能有从他“只言片语”就能做出判断的本事。其实对他而言同样如此,他能够掌握的不过就是“摆在明面”上的这些,“传言”越多证明这是一个仍在“博弈”的局。

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说,知道最糟糕的真相,无论它是什么,都比留在这可怕的悬而未决中要好些。

这句话与我们多半的现实体验是一致的,人在“将来未来”之际最为焦虑,反而是结果摆到了眼前时,人更能笃定地“横下一颗心”,除了想解决方案,别的什么也不用想。

就像我从小到大,常常能读到王尔德的诸多“金句”,直到前不久读一本关于美国摩天大楼营建史的书,读到作者用略带讥讽的语气将他形容成一个”徒有其表“的没落贵族,靠着“夸夸其谈”的言辞行走江湖,甚至在值得称赞的演讲之中还有“欺世盗名”的抄袭行为。

背后的“真相”确实有点“糟糕”,但至少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王尔德的视角,总比“一面之词”来得“立体些”。对于临睡前拖着我聊天的朋友来说,岗位再“烂”也已经满足了他对于“提拔”的心心念念,不如先睡个踏实觉,等到“成真”之后再去“焦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