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坚强的人才能真正的温柔

人生有时候很虚无,这种虚无来自于你以为自己深入思考的一些“刁钻”问题,其实前人早就已经给出了答案,而且说得比你更为精妙、深刻。你却受限于阅历和才识,比起前人已经深入的领域,往往只是才“摸着门边”而已。

最近一次的状况,出现在17世纪法国古典作家拉罗什福科在《道德箴言录》中记述的这一段话里:只有坚强有力的人才能有一种真正的温柔。那些表面上温柔的人通常只不过是软弱,这种软弱很容易变成尖酸刻薄

昨天,朋友去参加了一个会,其中有一个我认识的,但她一直以来都是只闻其名、不曾见过“本尊”的“狠角色”。那人的年纪大概逼近50岁,在职场中沉沦多年,根基深厚,却一直都是“郁郁不得志”的状态。

入得会场,众人还未依着席卡坐定,只是在寒喧之际,朋友就急急地问我,哪个是他。我说还是好认的,他这般年纪的人,一般脸上都是“一派佛光”;他却不同,眉眼间总是“郁结着某种不清朗”。

待到坐定后,朋友回我,还真是的,总觉得哪里歪歪的,连M字发际线都不对称。

面相这件事情,近乎于玄学,但我总觉得它有对现实中普遍样本的提炼和概括。三十岁前,我们的容貌基本上都是父母给的;而三十岁后的,我们的容貌多半都是自己雕塑的。现实中的常为之事、精神上的常思之虑,总是会在我们身上留下肉体印迹。

年轻一些的时候,常常告诫自己,人不可貌相,千万不能做“看人下菜碟”的事情;到了这般年纪,忽然发现一个人“外在”其实也是明确的“标识”。那些习惯鼻孔朝天、睥睨着看人的,天长日久了,眼歪口斜也是正常。

职场之中,那样的人未必是真正的强者,所有的“傲气”和“作妖”,很多时候只是怕被人拆穿虚弱那一面的伪装。钻于权术,以各式各样的套路划定边界,排除异己、维护私利,骨子里其实是对“失势”的焦虑与慌张。这样日久天长,自然会在眉音郁结“某种不清朗”。

真正“坚强有力”的人,多半在配合度和协作关系上相对圆融和温柔。因为他知道,纵使会一时被旁人“欺世盗名”窃取了劳动成果,但自己身上的那一身技艺是无论如何也搬不走的。

内心笃定从容了,人自然也就显得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