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谈录:国泰民安同样也是给予普通人的美好祝福

主持人 / 冯帱洲(洲洲) & 嘉宾 / 李科(左叔)

冯:李科您好。

李:洲洲你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冯:你叫我洲洲,我觉得特别亲切,我也是比较熟悉李老师的笔名(网名)左叔。我不知道现场的网友们有没有见过左叔,左叔是我们太仓阅读推广方面的网络达人。左叔,最近一段时间有没有做一些新的阅读推广活动呢?

李:五月份刚刚做过两场线下的分享交流活动。之前因为疫情防控的关系,很多阅读推广活动都“上云”了。这两场活动做下来,大家普遍的反馈是,“见屏如面”虽然好,但线下活动还是“真香”。

相信大家的感受都差不多,尤其是疫情期间,网络给我们一个 Plan B(备选方案),让我们很多工作可以借助它能够得到正常推进。试想一下如何没有网络,可能我们还要艰难一些。

冯:你说的是!网络的的确确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我知道左叔你是新太仓人,也是一个出过书写作者,能否请你以这个视角来聊聊“身边的小康”这个话题?

李:我是2001年年底到太仓工作的,算一算快20年了。应该说也是见证了太仓加快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拓展的这个阶段。

这20年的变化非常大,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我刚来工作不久,和同事在公园弄吃了一个晚饭,然后打车回太平路郑和路路口的宿舍。当时郑和路还不叫郑和路,叫城北路,顾名思义就是城市最北面的路了,可以想像当时的城市规模。

当时应该冬天,大概最多也就是晚上八点多吧。一路之上,迎面没有一辆过来的车。现在再看看,我们私家车的保有量很高,早晚高峰已经有开始有点小堵。我觉得小康不小康,其实都写老百姓衣食住行日常生活里。

还有一点,就像刚刚宋老师说一样,小康也体现在字里行间里。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也在尽可能地记录下身边的变化。比如早几年在文联杂志《金太仓》上我有做过好几年的《城事》专栏,为太仓的小街小巷写一些烟火故事。

当然,也感谢这样的机会,让我对这个城市了更多具体的、微小的感受。比如我喜欢向阳路一带的人间烟火味,尤其是娄东新村那一带,每年这个时节,寻常人家小院子的墙头上,倾泻而下的蔷薇和金银花,特别漂亮!

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觉这些跟我们这个城市底子里的,从容、笃定的内在品质和风格是相吻合。

最近这半年多吧,我取了一个新笔名叫娄欣叶,写一些网络时事评论,尤其是反映苏州、太仓本地改革创新发展内容的一些相关评论,传递一些正向积极的东西。

为什么要做件事呢?说在实话,我这个年纪的人基本就是“初代网民”,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刚好是见证了我们国家的网络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这么的时间跨度里面,或多或少看到听过一些杂音。

包括我自己,以前都有一些认知上的盲点,比如说吧,总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个人努力拼搏的成果。但是这一次突然按下了“暂停键”,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固然有我们努力的成份,但一定是时代高速发展给予我们的馈赠。

时代是条奔涌向前的大河,我们只是顺流朝前划了两桨而已。过去,我们可会认为“国泰民安”这样的祝福离着我们普通人特别远,相信这样的一场非常生动的“国民教育课”,会让我们觉得,“国泰民安”同样也是对我们普通人最美好的祝福。

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网民都应该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砥砺奋进力量,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冯帱:你这番话,让我想起了曾经读过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这部大机器上的一个齿轮,一个齿轮、一个人是很难发挥功率,只有互相拧在了一起,才能推动时代这部大机器的发展。

李:是的,时代奔涌向前,不管是前后还是后浪,我们都应该努力、奋进、向上!

冯:谢谢,请稍事休息。

李: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