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幅可画的画:被问题困住时,不要轻易放过自己

美国编年出版社 著 / 徐阳 译 / 624幅可画的画:怎么画都行 / 后浪 / 湖南美术出版社 / 购买

文图 / 左叔

读这本《624幅可画的画》,让我想起了今年早些时候读到朱赢椿那本同样以“空白”为内容的《虫子本》心底里涌起的一丝困惑。身为写作者,免不了要感慨在出版书号资源这么紧张的形势下,占用书号资源做一本“记事本”或者“速写本”的意义何在。

在书封折页里我看到了“642系列图书”的介绍,这家美国编年出版社居然做了一系列的作品:642件可写的事、642件可写的小事、642件可写的小事(青少年版)、64幅可画的小画、64幅可画的大画……虽然超乎想象,但是看到这样的情况免不了要沿着“存在即合理”的思路去想一想。

书读得很快,字极少几乎一个小时便翻完,而那些“执意”要留给我去涂抹的空白处,我都置之不理。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速写”的命题对于我而言有何意义。

直至有一日,我撕开“毒汤日历”拍照发在朋友圈并且缀上一两句自己想法,等到有人认同我在某一刻的想法,我才忽然明白了这些让我们去填写那些空白的“命题”的现实意义。

事实上,我们都生活在巨大惯性当中,现实的柴米油盐已经将我们“封印”在无数具体而琐碎的焦虑里。这些焦虑微小而频繁,为了抵御它们给予我们的现实伤害,我们建立一套防御机制以防止我们内心里掀起波澜,这套防御机制叫“麻木”。“麻木”让我们失去对外界敏锐感知能力,进而失去进一步深入思考的能力。

我们需要“命题”给予我们的新鲜刺激,在认同或者否定它的过程之中,梳理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现实感受,重新组织好语言表达自己所思所想。

这几年,我一直在以“散漫”的状态写作,生活里有什么就写什么,一直没有很好的“聚核”,反而这些年为配合一起主题而写的“命题作文”,就显现出相对完整的“脉络”,那些以为自己无法完成的工作,最终以艰难的状态完成了,回头看看也是挺有成就感的。但如果不拿“命题”来逼一逼,似乎就会停留在有想法就抹两笔,没有想法就不动笔的状态,很难做有积累。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跟我分享过他的写作状态,他说在工作环境里、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几乎很难动笔,也不会有想要写的冲动,但一旦坐上长途的列车、一旦置身于陌生的城市街景,很多蛰伏于内心深处的人物便活络起来,也就有了想要将他们写出来的冲动。他的很多稿件都是在出差时住宿的旅店、街头的咖啡馆里完成的。他说,他的写作不适合困居原地,他需要更多新鲜的“焦虑”、新鲜的“问题”来困住自己。

所以,当我们被一个问题问住的时候,不要轻易放过它,也不要轻易放过自己,停下来想一想答案,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它表达好,我们也许可以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