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文字的波普艺术

阿莉·史密斯(Ali Smith)的作品《秋》
[英] 阿莉·史密斯 /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购买

文图 / 左叔

读英国“新锐女作家”阿莉·史密斯(Ali Smith)的作品《秋》(浙江文艺出版社/王晓英翻译版本),是需要比较充裕的耐心和相对整段不被打扰的阅读时空。这一类偏向于“意识流”的作品对于我而言,进入流畅的阅读状态比较困难,一旦在阅读的中途因为生活琐碎打断之后,想要重新再“起头”是一件特别艰难的事情。幸好近阶段拥有这样的时间富余,所以才有可能耐着心思将它读完。

理解这个作品,我本身是有比较大的“缺陷”的,尤其是在知识面上。《秋》涉及到几个相对核心的知识面,比如“英国脱欧”。

这个字眼对于我而言,是国际新闻里一闪而过的一个概念,但具体落实到历史和现实之中,这个概念“又作何解”我无法掌握。我隐隐地觉察到《秋》里面充满“意象”的故事情节富含了“影射”的意味,但我无法直接找到某个关联的点。

再比如串联起整个小说的一位现实世界中曾经存在过的女性普波艺术家Pauline Boty(本书译作保利·博蒂,另有翻译译作保利娜·博蒂),不知晓英国美术史、不知道该位艺术家的生平,也很难理解她出现在整个故事之中起到的关键性的串联作用。事实上,尽管我借助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也很难寻得这位艺术家相对完整且全面的介绍。

这些都需要庞大的工作量去完成“修缮”的动作,才有可能让这部《秋》变成可以“解读”的作品。我与很多“快餐式”阅读的读者一样,无法拥有足够的精力沿着这个方向去深入。

“走近”这个作品,从现实层面的理解,对于我而言仅剩下最后一个“途径”——忘年交。一个十余岁缺少父爱的少女与一个迟暮之年邻居老人之间经由岁月流转不曾散去的友情。故事有无数个时间节点,交待女主人公(少女伊丽莎白·迪芒)的年纪,以及在这个年纪时与老人丹尼尔·匠卢克之间的互动。他之于她,是陪伴成长;她之于他,是走入死亡。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忘年交”的经验,但是知音和友情,至少我们都曾拥有过。读《秋》,我也很容易联想到,自己也曾如女主公一样幸福,在人生中曾经与“智慧的长者”有过交集。很多时候,“长者”未必直接给我们答案,但内心里会有一种依赖感,会将自己的困惑说出来以获得解脱。

“走进”这个作品,在精神层面的理解,对于我而言是那种斑驳的如同梦境一般的“镜像”,光怪陆离如同迷宫般。在《秋》之中,现实与梦之间失去了区隔,肉体已经不再是精神的承载,会衍生出更多繁复的枝蔓。灵魂出窍式的体验在开头之处便有,尔后让我惊艳的是中断植物从眼耳口鼻之中“窸窣”而出。一个“延时镜头”,万千的花朵绽放、垂下、闭合,成千的嫩芽变成树叶,然后飘零腐烂化作尘土,细枝上再分裂出新的嫩芽。

小说里有一个情境,少女伊丽莎白与老人丹尼尔一起讨论“拼贴画”,老人丹尼尔说,“拼贴画是一所教育机构,在那里,所有的规则都可以抛掉,尺寸、空间、时间、前景和背景都是相对的,正因为这些技能,你以为自己熟悉的一切可以被改造成新的陌生的东西。”

阿莉·史密斯在《秋》之中展现了这句话的精髓,这句话同样也是整个故事里对于“波普艺术”最为直接的解读,像《秋》这样的偏向于“意识流”的作品同样也是文字领域的“波普艺术”。

以下是我尽其所能找到的关于Pauline Boty的相关资料:
Pauline Boty was a British artist who was one of the few women involved in the Pop Art movement. Boty became well known in London during the early 1960s for her beauty and minor roles on TV, as well as for her paintings which incorporated images of celebrities and female sexuality. Born on March 6, 1938 in London, United Kingdom, studied at the Wimbledon School of Art and at the Royal College of Art, during which time she met Peter Blake, Derek Boshier, and David Hockney. Boty’s brief career was marked by acting roles in the films Pop Goes the Easel (1963) and Alfie (1966). Tragically, Boty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shortly after discovering she was pregnant, she opted to have her child and not undergo chemotherapy treatment. The artist succumbed to her illness at the age of 28, on July 1, 1966 in London, United Kingdom. Today, her works are held i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in London, the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 in Washington, D.C., and the Tate Gallery in London, among others.